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65|回复: 1

【写作课--489】说说写评论的“软化”    吴泽明

发表于 2022-2-3 09:03: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写评论,都力求感染人。如何切实做到这一点呢?放低身段,降低调门,通过“软化”或柔化,是其中一个好办法!


  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软化”不是说软话、态度上妥协,而是指语态上平等。


  “软化”就是要把过去的硬表达改为软表达、柔表达,做到“硬话软说”,把硬道理通过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目前,一些主打评论的微信专号,如“侠客岛”“团结湖参考”等,阅读率屡创纪录,除了思想性较强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专号推送的评论,写法不拘一格,表达上轻松幽默,甚至不失俏皮调侃,人们能在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深刻的道理。这也启示我们,评论固然需要在立场和观点上旗帜鲜明,但表达方式却不一定非要“一本正经”。


  二、尽量多用例子说话


  为了做到“软化”,除了摒弃盛气凌人的表达方式,我们还要求评论员多用例子说话。


  事实胜于雄辩,有时一个例子胜过冗长繁复的论述。在评论中适当引用例子,既更生动可读,也可以让评论更有说服力。比如,在本报评论员文章《用实干托起“海南梦”》中,通过7万多军民靠肩挑背扛的实打实劳动建成海南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洋浦人靠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动、一个工程一个工程落实的扎实工作,建成工业产值占全省半壁江山的开发区等例子,说明海南虽然拥有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开放政策优势、海洋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等诸多发展优势,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的面貌,实现绿色崛起的目标,除了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奋斗,以更加有为的状态实干之外,别无他途。


  三、“软化”的另一做法是评论形式的多样化


  对同样的新闻和社会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过去我们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习惯于一事一议,即一个新闻事件只刊发一篇评论,这样呈现给读者的只能是一个评论员、一个角度、一种观点,结论貌似不容置疑,实则大有可讨论的余地。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在《评论》版开设了《天涯论见》栏目,每次由两位评论员就同一新闻事件或现象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甚至是针锋相对的看法和观点,在观点的交锋中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比如解决频频出现的瓜菜滞销问题,究竟靠市场还是靠政府;网络语言在学生中日益流行,该不该限制;公交车票价该不该涨等热点,我们都通过《天涯论见》加以评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一个评论栏目《天涯论坛》则每期由3位评论员围绕同一话题发表议论,如海南四大名菜如何飘香岛内外、如何看待农村空心化现象等“锵锵三人行”。这样的评论形式可以说是别开生面,既活跃了版面,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评论的亲和力。


(作者为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3 09:03:32 | 查看全部
力求感染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