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王阿龙
《山东工人报》(2022年02月07日 第A2版)
本报讯 “有了这份行业集体合同,职工们可是吃了定心丸。”近日,在青岛市城阳区总工会、区人社局等部门组织的物业行业联合会集体协商集中签约活动现场,联合会工会主席兰霞高兴地说。此次集中签约,城阳区物业行业工会联合会的57家会员单位参加,惠及家政、保洁等职工12540人,维护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行业和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青岛城阳区在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进家工作中,以“四个到位”为抓手,以“娘家人”的温暖和关怀提高工会组织的吸引力。
建会到位,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归属感。区总工会将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作为重中之重,针对区内快递物流、物业保洁等行业发达,人员分散化、就业灵活化、岗位高流动性等特点,采取“党建带工建”、“商协会+工会”、行业管理部门联动、“个人齐鲁工惠APP网上入会”等办法,整合力量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进家。发动全区94家新就业形态组织成立工会,成立了快递物流、物业、母婴服务、酒店餐饮等8个行业工会联合会,2021年即吸纳2万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
维权到位,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安全感。区总工会推动落实《山东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指导新就业形态行业和企业签订“1+3”集体合同20余份。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分散就业、权益容易受损的实际,主动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法律宣传、法律援助,高标准建成了职工法律服务中心,由工会法律顾问团22名律师轮班入驻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开展新就业形态行业普法宣传28场,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职工提供法律服务362起,挽回经济损失132余万元。为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规范化、系统化用工管理模式,还为30家新就业形态企业进行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将维权关口前置,受检企业劳动争议案件逐步下降,取得良好成效。
温暖到位,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获得感。区总工会加强共享职工之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职工子女托管驿站等阵地建设,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帮扶服务力度,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全区按照 “1个主体职工之家、N个辅助职工之家、15分钟服务圈”模式,打造8处新时代区域共享职工之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惠性、敞开式、共享化服务。依托共享职工之家和区工人文化宫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120余场次,惠及职工1.6万人次。在市场、公园、快递物流网点等人流量较大的位置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德邦物流、货拉拉等33家户外劳动者驿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热水、饭菜加热、充电、休息等服务,结合“双十 一”、元旦春节等为快递员、货车司机、保安保洁员等新就业形态职工送去手套、帽子、方便面、牛奶等慰问品,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服务和慰问2万多人次。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求职难问题,举办了灵活务工人员线下专场招聘会,发布岗位1200余个,拓宽劳动者的求职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保障到位,让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有成就感。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全区统一公开招录了42名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充实到街道基层,壮大了基层工会干部专业化队伍。区、街道举办12期工会干部培训班,提升了新就业形态行业企业工会干部的履职能力。加大新就业形态工会建设支持力度,筹措资金300余万元用于区域共享职工之家、户外劳动者驿站等阵地建设,建立新就业形态行业企业工会主席岗位管理考核制度,对全区30名考核优秀或称职等次的工会主席年终进行表彰奖励,发放5千元或4千元不等的岗位津贴,激发工作动力。针对新就业形态工会联合会缺乏工作经费的实际,建立工作评价激励保障制度,根据工作情况发放2万元、1万元或5千元不等的工作经费,根据新业态劳动者入会人数给予所在工会经费补助,缓解了基层工会经费压力。(王阿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