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解放军报
编者按 习 主 席在2022年开训动员令中强调,“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紧盯“三个之变”,确立了军事训练的鲜明导向,是今天练兵备战、未来克敌制胜的重要遵循。
科技引 领战争形态之变,也支撑战术战法之变。大力推进科技练兵,离不开对技术的创新运用和训练探索。第74集团军某旅紧盯武器改装升级、科技含量提高的新变化,将更加精 通技术的机务人员纳入战法创新团队,以更加融合的姿态打造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其做法值得借鉴。
铁翼飞旋,风起云涌。
第74集团军某旅新年度首场飞行战术演练,飞行员鲍云羚巧用新“剑法”转守为攻,扭转战局,取得佳绩。
走下战机,他第一时间向“搭班”的机务人员表示感谢:正是基于机务人员对机载设备的深入研究,他才能在关键时刻妙招制胜。
如今,该旅有多套显威演兵场的新“剑法”,由飞行员和机务人员通力合作、联手设计,成为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过去,大家认为飞行战法创新是指挥员、飞行员的事儿。机务人员作为保障力量,往往插不上手。”该旅领导介绍,一段时间以来,旅里训练和保障相对独立,飞行员苦练飞行动作、研究飞行战术,机务人员等后勤保障官兵则负责维护、保养战机。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的工作模式,似乎也划出了战法创新的“鸿沟”。
改革调整以来,该旅直升机装备经过改装升级,科技含量更高,作战潜能更大。机务人员乘势而上、精研技术,在装备修理维护等方面取得多项专利,多项保障技术成果获得军内奖项。
与此同时,飞行员对装备深层原理和前沿技术的研究掌握不够精 深,这渐渐成为战法创新的瓶颈。一次,该旅多名飞行员从改变射击队形角度着手,设计了一项战法,因忽略了技术支撑的可行性,构想成了“空想”,最终不了了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