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回复: 0

非遗传承人陈秀彬:让老相片焕发新光彩

发表于 2022-2-22 14:24: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工网
        在照片美颜越来越方便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胶卷时代,要给一张黑白照片上色“美颜”,可是一项技术活。如今还掌握这项技能的人越来越少,今年56岁的陈秀彬是其中之一。
      照片整修技术家学渊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秀彬的父亲陈球在浙江省温州明星、美术、南洋、露天照相馆、五马图片社从事照片整修工作,因技术到位被顾客青睐,去哪儿上班,哪儿的照相馆生意就火爆,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
  在陈秀彬的记忆中,父亲有一个视如珍宝的工具箱,里面有毛笔、棉花、水彩、墨、刮刀、瓷砖、底片、镇纸、整修台。“记得小时候家里挂满了客户修修补补的照片,一张张斑驳、发黄的旧底片与照片,通过这几样简单的工具在父亲的巧手下又鲜活了起来。”
  陈秀彬告诉笔者,修复照片一般是根据大小与难度收费,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在没电脑与PS软件的年代,修复严重破损或者在照片上额外增加人数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活,需要整修技师从相片修复到翻拍,再修正底片,然后冲印照片,反复多次,对整修技师的修、涂、刮、点整修基本功底有很高的要求。
  “美颜”相片全靠技师画出来
  陈秀彬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对摄影与图片整修技术产生极大兴趣,并跟着表姐邵春野学习相片着色技术。
  陈秀彬高中毕业后就在温州市区环城路上开了家环城照相馆,她的相片着色与修复技术正式派上了用场。
  除了修复照片,陈秀彬还精通相片着色技术。陈秀彬介绍说,相片着色这门手艺有很多技巧。一个好的相片着色师不但需要对色彩有通盘的把握,根据画像主人的意图涂上不同颜色,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选定适合搭配的颜色。
     希望这门技术能传承下去
  “即使你的技术能让相片保存百年又有什么用?”诉说往事的同时,陈秀彬一直也在问自己一个问题,相片修复与着色技术有必要传承下去么?
  随着彩色照相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手工上色技艺已日渐式微。相片着色与修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陈秀彬的环城照相馆接到的业务,主要是拍摄艺术照或团体照,以及几乎算机械生产的身份证照。后来,陈秀彬也把照相馆歇业,转去做其他事了。
  时代在变,摄影技术在变,人们审美也在变,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陈秀彬掌握的相片着色与修复技术成了她生活中消遣的东西,仅在亲朋好友请求下会为他们修复或着色下老相片。
  一个偶然机会,陈秀彬在报刊上看到一则寻找非遗传承人的消息。陈秀彬询问父亲陈球要不要去文化局报名试试看,说不定还真能把这相片整修技术作为非遗传承保存下来。在得到父亲的认可后,陈秀彬在家翻阅资料填写表格,最后还真成了非遗传承人。
  获得温州鹿城区非遗传承人资格,让陈秀彬重新燃起了对相片修整与着色的兴趣。2022年是温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元年,到时会有很多非遗项目出现,所以陈秀彬准备在家重新修复翻新一批相片作品,在朋友圈发布,让更多人知道温州还有这项非遗项目,也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