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话说“龙抬头” 在我们家乡一直流传着二月二“剪龙 头”的习俗,每年一到这天大人、孩子都理发,谓之“剃龙 头”。于是,这一天,理发店里坐满了人,有的人还站在门口等待。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说起来还大有来头,龙抬头,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这时正值“惊蛰”前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
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龙 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就用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后来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亲耕。“二月二”,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拿回家在门前拜祭。这个习俗有“迎富”之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人们期望龙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说法的由来。
“二月二”这一天有许多民间习俗。
敲龙头。敲龙头唤龙醒来,“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剃龙 头。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 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吃龙食。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接“姑奶奶”。“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家家撑船带女儿”之说。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敬土地。古人认为土生万物,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以为该神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相传“二月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这天敬祭土地神。我们这一带农民在敬土地时,各家都要从灶中取出点灰烬,在院中或房前屋后撒成大大的圆圈,并焚纸烧香,祈求土地神保佑当年禾苗旺盛,免受风雹螟蝗之灾。
民间还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季风气候的特点。
这些民间传说口耳相传,久而久之,传得有鼻子有眼,神乎其神,后来人们也就纷纷效仿,一直流传至今。有我看来,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河北兴泰发电公司 何卫东
地址:邢台市电厂路兴泰发电公司
电话:0319---2091225 邮编:054000
身份证:130503196805150376
手机:186329953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