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翻阅《史记·管晏列传》中有一段千古佳话:管仲与鲍叔牙两人自小相识,一般人只看得见管仲家贫,鲍叔牙却同时把管仲的才干看进心里。而后两人分事齐桓公与公子纠,待齐桓公争得齐国国君之位,鲍叔牙立即把原在牢里的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自己则退居管仲之下。
管仲对于两人的关系,有过非常深刻的自剖:他从前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红的时候总是自己分得多,鲍叔牙不认为他贪,因为深知他经济困窘;他帮鲍叔牙做事,总是愈帮愈忙,鲍叔牙也不嫌他笨,只道是时机不对;三次出仕,落得三次贬黜的下场,鲍叔牙不认为他无能,只叹时运不济;几次上场作战,都是逃走收场,鲍叔牙不怪他胆怯,知他家中尚有老母需要赡养;他辅佐的公子纠事败之后,同事召忽殉主而死,他受困于牢狱,鲍叔牙也不认为他无耻,知道他是为了显功名于天下而不甘于计较眼前的小节。
凡此种种,别人但凡犯上一项,交情就可能一刀两断,“鲍叔牙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大人大量的鲍叔牙全数吞下,只当呼吸一般寻常。管仲不禁留下这令人艳羡的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如果鲍叔牙的推荐,仅止是个人的情有独钟,那么两人的交情仍局限于私情,难登大雅之堂。妙在前科累累的管仲小事老摔筋斗,一旦掌握了治国的权柄,亮出的手腕却是异常高明。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为政治哲学基础,“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巧转危机为时机的种种功绩,不但成就了齐桓公春秋五霸的地位,更成就了齐国近百年的盛世,此中管仲固然是居功厥伟,而鲍叔牙更是功不可没。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得。鲍叔牙的难得,不仅在其识人之明,更在其胸襟。《史记》中因此记载:“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
怀才不遇的故事,不论是在哪个时代都不会缺少,管鲍之交的迷人,多半是鲍叔牙的豁达大度所成就。司马迁在写完此篇后必会有无尽地感慨:然而人生的遇合,本是可遇而不可求;人生中难得有知遇之恩,然而知己之恩更是难得中的难得;与其羡慕管仲有知己如此,不如期许自己是懂得相人惜才的鲍叔牙。
时至今日,兄弟反目、知己断交已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不知己”,要做到“知己”需要时间,让人对自己深深地了解;不为外界听到的事所乱耳、不为看到的事所迷眼、不为做到的事所痛心,这就是管鲍之交所达到的境界。
知其表面的人会把掌声留给管仲,看重的是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绩。读懂管鲍之交的人,洞悉管仲和鲍叔牙的内心,看重鲍叔牙的人格魅力,更会把掌声送给“知己者”鲍叔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