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回复: 0

"燕京八绝"面临绝境:多数大师步入古稀 继承人匮乏

发表于 2022-2-25 04:14: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北京晨报
  破解人才培养难题 恢复濒危工艺  
  9月27日,正在访美的国家主席习 近 平向联合国赠送景泰蓝制作的和平樽,使世人目光再次聚焦这一传统手艺。同样由景泰蓝制作的“奇花异草”、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繁花”国礼手包、精巧华丽的京绣“云肩翘摆凤尾裙”、巧用俏色的玉雕……首届“燕京八绝”作品展正在隆安寺展览,565件精品集中亮相,为北京市民带来了一场“京作”手工盛宴。
  “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其“萌芽于燕赵,奠基于辽金,繁荣于明清”。然而,眼下的“八绝”,“绝”字不单指技艺绝伦,它们的传承正面临绝境——多数工艺大师已步入古稀之年,青年继承人严重匮乏。
  为抢救这些濒临失传的老手艺,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从2012年开始,在本市三所技工院校相继开办并恢复了景泰蓝、花丝镶嵌、玉雕、雕漆、京绣等五个传统专业。9月开学,刚刚恢复了金漆镶嵌和宫毯两项工艺的专业人才培养,至此老北京的“燕京八绝”已恢复“七绝”。
  创新
  传统技艺在学校开课
  在隆安寺参展的565件作品中,除了46件大师作品,519件作品都出自三所技工学院的学生之手,涵盖了“燕京八绝”的全部工艺门类。
  这些在校学生都是2012年后陆续进校,第一年先上基础课,也就是真正接触工艺的时间只有两年,但不少参观的大师们看到学生们的作品都很吃惊:“他们两年学习的技术已经达到了我们当年六七年才能达到的水平。”
  过去是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人走艺衰”是这个行当的特点。学校办学的教学方式则是把传统技艺规范化、理论化,采取系统的教育来培养。“首先从基础开始教学,专业课设置中加入了琴棋书画的学习,来培养手工艺者的综合修养。而传统工艺也是一个门类的几大技法都要学习。”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李淑萍介绍,在招生方面,学校也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建立“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院、企院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同时在学校内建立“大师工作室”,让大师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大师工作室里进行实训。
  比如,北京轻工技师学院玉雕设立了孟庆东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院玉雕设立了王希伟大师工作室;花丝镶嵌设立了袁长君大师工作室,雕漆设立了李志刚大师工作室。专门以制作京绣为主的“于静首席技师工作室”也办到了工贸技师学院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