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回复: 0

四川乡村飞回“归巢燕”: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

发表于 2022-3-1 11:55: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OS$C1}`T2T1T6L89Q}(_5.png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康中国】四川乡村飞回“归巢燕”: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
  【解说】随着乡村振兴进程不断推进,四川各地乡村飞回了越来越多的“归巢燕”,这些曾经走出乡村的年轻人选择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带动乡村在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的一支新兴力量。
  近日,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的“千禾农庄”家庭咖啡馆内,今年30岁的何婷婷正忙碌着为游客制作香醇的意式咖啡。2015年,长期在外打工而与家人分隔两地的她回到家乡,将自家于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漂亮小楼改造成了一家咖啡馆,每年有10余万元收入。而随着高槐村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何婷婷也见证了自己家乡的巨大变化。
  【同期】高槐村村民 何婷婷
  以前路都要小些,路都没得现在这么大,都只有一半这么大。然后经过扩路慢慢打造,包括自己的庭前院后都打造得很漂亮,都不像以前的那种农村,现在(游客)进来都觉得我们现在过得很安逸。
  【解说】与何婷婷一样,曾在外奔波多年的“80后”村民关勇也于2018年返乡创业,成为一名咖啡馆老板。关勇介绍,以前在外地工作,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现在乡村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他既能陪伴家人,也能发展自己的事业。
  【同期】高槐村村民 关勇
  通过这几年的投入这个咖啡(店),经济方面还是逐年的在稳定地往上面增长,最大的好处就是人既在了乡里,又照顾了家里人,照顾了小孩,这是最大的一个收获。
  【解说】如今的高槐村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咖啡村”,除了咖啡以外,文创、民宿、手工等多种业态也在此生根。高槐村村支书陈波介绍,村庄于2016年整村脱贫,2021年村人均收入已经增长至26500元。
  【同期】高槐村村支书 陈波
  我们从2018年开始到目前为止,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一共有11个。这一群人是我们高槐村的一个新生力量,是高槐(村)未来发展的一个希望。他们在外面见过一些东西,学到一些知识,回来建设家乡肯定是对家乡乡村振兴的一种助力。
  【解说】除了广袤乡村的发展机遇外,政府的支持也是促使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的原因。以四川为例,早在2018年,当地就出台了《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通过搭建返乡创业平台、按照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举措,推动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创业向纵深发展。据四川省人社厅提供的数据,2021全年共有1.8万名脱贫人口成功创业。
  与此同时,对于飞回乡村的“归巢燕”而言,除了抓住机遇实现个人发展外,他们也正积极从“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勇担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责任。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博视家庭农场总经理刘沈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刘沈厅本已留校任教。2014年,他的家乡彭山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被广阔乡村的发展机遇所吸引的刘沈厅,于2017年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始返乡创业之路。目前,他经营着两家家庭农场,土地规模达到220亩左右,年收益约200万元。
  5年时间里,他不断沉淀,深耕农业,不仅从最初的“门外汉”成长为中级农技师,还先后指导或发明3项涉农国家专利。其中,他自创的简易滴灌系统已在四川地区超过5000亩土地上应用;他还发起成立彭山区果业商会,通过搭建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服务会员800余名。对此,刘沈厅表示,他希望通过返乡创业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同期】眉山市彭山区博视家庭农场总经理 刘沈厅
  通过这种社会组织,然后把全区的从事农业相的这些人聚集起来,就为了从更广泛的层面去应对市场,因为有些时候可能我们整体技术的这种提升,或者说品种这种改良,那么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这种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