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3|回复: 2

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戴上“紧箍咒”

发表于 2022-3-7 14:13: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民网
        为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有效防范培训质量不高、价格肆意上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日前,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禁止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行为。
  “双减”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孩子们开拓足够的成长空间,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兴趣爱好,并得以发展。“双减”以来,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和家长负担,学科类培训行业也校正了发展方向,净化了市场环境,朝着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虽然学科类校外培训得到了良好的规划与监管,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成了“香饽饽”却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在升学压力、从众心态之下,对于素质教育比如美术、体育、音乐、编程等,一些家长依然焦虑的认为“上就比不上强”。凭借着灵敏的嗅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趁虚而入”“趁机起势”,过度营销渲染新的焦虑,裹挟全社会被动参与,制造素质教育培训升温趋势,收取高额费用。上不起的“天价美术课”、坐地起价的钢琴课……家庭的教育支出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还遭遇了一波趁火打劫,苦不堪言。
  这其中,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仅有误导消费者、牟取暴利之嫌,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双减”成效。这样的做法既背离教育公益属性,又危害行业自身健康发展,严重降低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监管是大势所趋。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公告》明确指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一系列具体要求,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戴上了“紧箍咒”。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应理性看待非学科类培训,要以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为初衷,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不盲目跟风。同时,选择合规机构、签署规范的培训服务合同。自觉抵制变相违规培训,及时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说到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与学科类校外培训一样,都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应坚持公益属性,遵循教育规律,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同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加强教研投入,拓宽教育资源,以教育质量和口碑为运营重心,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7 14:43:08 | 查看全部
需要哈,可以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7 20:17:25 | 查看全部
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