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7|回复: 0

国务院调查组摸底各地楼市调控成效

发表于 2011-3-23 15:00: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国八条”出台接近两月之际,经中国证券报(微博)记者多方了解获悉,国务院近期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调控效果进行摸底。
  无独有偶,相关部委的调控措施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国土资源部日前派出专门调研组,对各地用地情况、地价水平进行调研监测,坚决防范新“地王”的产生。国家发改委22日发布的最新通知要求,从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一套一标价。商品房经营者要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销售。
  在此背景下,不少城市楼盘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降价,房价下跌的“拐点”预期逐步强烈。知情人士称,目前来看,今年继续扩大房产税试点的可能性并不大。
  摸底政策落实情况
  消息人士证实,国务院已决定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各地对楼市调控效果进行摸底。“调查结果汇总得出后,国家相关部门将予以公开发布。重点可能仍然在于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严肃性,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知情人士透露。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国土部并未参与上述楼市摸底调查活动。但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土部已派出专门的调查小组,赴多省对房地产用地情况以及价格进行摸底,敦促各地严防出现“高价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多个城市正在拟定房价控制目标和标准,住建部将敦促各地于一季度公布该目标。
  目前,除已出台房价涨幅控制目标的银川、太原、贵阳、郑州等城市外,广州、杭州、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已表态将于本月底之前公布房价涨幅目标。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新“国八条”的调控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当前楼市调控将以巩固调控成果为主。随着各大中城市基本已经出台相关“限购”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则将迎来房价控制目标的“密集出台期”。
  “明码标价”公开透明
  根据国家发改委22日发布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从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一套一标价,并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商品房经营者要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销售。
  链家地产市场部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明码标价”将迫使开发商制定出更加合理的价格,有效促进开发商加快开盘,在提高供应量的同时稳定市场价格。
  “此前不少开发商分单元甚至楼层进行销售,经常随着销售形势坐地涨价。与此同时,很多项目的销售价格并不透明,一些相关利益群体往往可以拿到较为优惠的价格。发改委出台的这个规定,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类似现象。”分析人士指出。
  一房地产企业人士则认为,国家发改委目前要求开发商对涨价重新申报备案,但其政策效应是短期的,这一条并未写到《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中去。此外,不能排除一些地产公司采取虚高定价、暗自打折的形势进行销售,客户对此并不容易察觉。
  “北京等不少城市目前已经采取一套一标价的方式,否则在交易管理系统无法备案,未来的楼市走势还是要看供求关系。”中铁地产市场开发部部长楼英瑞认为。
  房价“拐点”预期增强
  对于未来的调控动向,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今年仍将持续。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继续控制投资性需求、保证普通住房供应等政策要点,在新“国八条”中都得到更加明确的强调。货币政策方面,今年货币政策仍然会趋紧,每一次加息都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有限,但是不可忽略的是累计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卢映川认为,目前北京市的限购政策不会对经济产业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执行时间要视调控效果而定。
  秦虹同时认为,房产税试点不会永远试下去,在对试点情况总结经验后,房产税可能将从新增购房逐步涉及到存量购房,税率适当调整也是必然趋势。新“国八条”和房产税这两项政策形成组合后,将对市场预期产生一定影响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和重庆分别推出房产税试点后,目前相关城市以及部门正在对实施效果进行观察监测,而这需要一个过程。知情人士称,目前来看,今年继续扩大房产税试点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相关调控政策丝毫未见放松的背景下,不少城市房价松动的迹象正在出现。戴德梁行发布的报告显示,2月份全国楼市受房地产试点、限购范围扩大以及信贷收紧等政策叠加效应影响,火速进入冰冻期。其中,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成交分别环比下跌64.6%和18%,先前持续高企的一二线城市房价可能迎来“拐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认为,最迟在5月份之前,我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指数就将出现下跌,即房价出现“拐点”。
  “目前真正对楼市影响最大的还是限购。但这不意味着未来楼市将会一直悲观下去,预计中国房地产行业至少还有10-15年的朝阳期。”某大型房地产企业人士认为。中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