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老赵最近有些烦恼。天冷之后,他晚上睡觉时经常发生小腿抽筋。夜里睡得正香的时候,突然发生小腿抽筋,感觉肌肉好像被撕扯开一样,让他痛到怀疑人生。
一开始他觉得只是可能缺钙引起的抽筋,于是开始天天喝牛奶。但抽筋还是时不时发生一下,有时是小腿,有时是脚趾。他担心会不会是自己的健康出了状况。
No.1
什么是抽筋?
抽筋,就是肌肉痉挛的俗称。简单地说,就是肌肉突然不受控制,不由自主地强制收缩,并伴随压榨样疼痛,整个过程持续约数秒到数十秒,抽筋部位肌肉坚硬如石头。
抽筋部位可发生在小腿肌肉或是脚趾,尤其是小腿腓肠肌上,发生频率非常高。
而一旦抽筋,很多人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缺钙了。血液中钙离子降低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肌肉兴奋性升高,确实容易抽筋。但并不是所有的抽筋都是缺钙引起的,盲目补钙不一定有用。
No.2
除了缺钙,这6个原因也会导致抽筋
(1)过度疲劳及运动过度
当我们过度劳累或者是超负荷进行无氧运动时时,肌肉会消耗大量能量,同时产生乳酸、肌酸等,这些物质排不出去就会导致肌肉在短时间内持续收缩,并产生代谢废物。
(2)运动前没有热身
有些人运动前没有及时拉伸、放松肌肉,过多的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就很容易刺激小腿抽筋。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肌肉力量差,机体代谢功能减退,又不经常运动,更容易发生抽筋。
(3)寒冷刺激
寒冷是抽筋的常见诱因,寒冷刺激会导致腿部肌肉强烈收缩,血管突然痉挛,出现小腿抽筋。
(4)局部压迫
当人在趴着睡时整个脚抵在床板上,小腿的肌肉完全处于一种绝 对放松状态,容易导致被动痉挛,或是长时间仰卧,厚重的被子压在脚面上,也会导致抽筋。
(5)疾病或药物原因
一些疾病原因也会导致抽筋,比如帕金森病或肌肉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或是某些药物,比如利尿药、降压药等。
(6)特殊人群
怀孕期间,孕妇容易缺钙,加上胎儿生长对孕妇血管和神经造成压力,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引起抽筋。
老年人抽筋很常见。如果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循环不畅,下肢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也会引起抽筋。
偶尔一次短暂的腿抽筋,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后果。如果反复抽搐,持续时间过长,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血管、神经或大脑的器质性病变。
No.3
抽筋后如何快速缓解?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出现抽筋时,我们要先判断抽筋部位,再根据相应的部位实施相应措施。
(1)小腿抽筋
身体前屈,用双手扳住前脚掌,缓慢持续地向躯干侧牵拉,直至痉挛缓解。或是坐下,双手扳脚尖使脚趾上翘,接着尽量伸直膝关节。
(2)脚掌抽筋
将脚掌向脚背方向掰,直至抽筋缓解。
(3)手臂抽筋
用抽筋的手先握拳,再将小臂屈肩,然后伸臂伸掌。
(4)大腿抽筋
大腿抽筋可将大腿和膝盖弯曲至腹部前,双手环抱,再放开并将腿伸直。
(5)脚趾抽筋
当脚趾抽筋时可以朝其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脚趾。
除了牵拉外,当出现抽筋时,还可以用以下两个方法缓解抽筋部位。
(1)局部按摩
用力按揉或用双手快速搓擦抽筋处肌肉,可以让肌肉放松。
(2)热敷
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抽筋部位肌肉,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
No.4
预防抽筋4项原则
(1)补钙
多晒太阳,多吃含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色蔬菜,必要时可以吃钙片。
(2)保暖
寒冷的夜晚,可以睡前用热水泡脚。晚上睡觉盖好被子,做好保暖措施。
(3)按摩拉伸
经常发生抽筋的小伙伴可以在睡前按摩小腿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4)规律锻炼
加强锻炼,改善血供,增强肌肉收缩能力,可以有效预防抽筋,但要注意适度,运动前记得热身,避免过劳,发生抽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