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2年03月10日 第A3版)
本报讯 近日,随着安平至泰安段最后一道焊口点焊完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山东段正式进入大汶河穿越工程,标志着泰安至临沂段施工全面开启。管道建成后,“俄气入鲁”年输送天然气能力增加189亿立方米,全省天然气输送能力保持持续增强。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工程,也是我国建设的首条第三代天然气管道工程,具有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点。”省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处负责人介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山东段总投资约100亿元,起自德州市武城县,止于临沂市临沭县,全长460公里,途经德州、济南、泰安、济宁和临沂5市15县(市、区),设置功能站场5座、截断阀室21座,其中安平至泰安段管道于2020年10月开工,计划今年6月份投产;泰安至临沂段管道施工已全面展开,计划2023年5月份投产。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后,将与东北管网、陕京、山东管网、西气东输等互联互通,形成 “全国一张网”。
“作为全国第三代长距离、大输量天然气管道标志性工程,采用1422毫米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380×108立方米管道,国内口径最大、钢级最高、压力最高、输量最大,施工难度不言而喻。”国家管网中俄东线山东段项目负责人说,以打造全国 “智能管道样板工程”为目标,集中开展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运行保障技术” “智慧管网建设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大科技攻关,智能工地、数字孪生体、智能感知、智能运行等一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为全省乃至全国智能管道建设提供借鉴。 (李凯 段文奇 李红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