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小华
我手上的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本小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林少华译,共有十一章。不知是村上春树写得好,还是林少华翻译得好,让我从第一页开始一字不落地读到最后一页,连序言和后记也没放过。我家儿子说他读了八遍,一个文友说她读了三遍,是什么魔力让大家都迷上这部小说?或许如译者在序里所说:读村上春树,就是在读我们自己,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阅读的过程就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游历的过程。
小说以男主角渡边彻的回忆为主线,由一个个日常的生活片段连接而成,让读者随时都可进入故事情节,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小说吸引我的除了故事情节外,更多的是语言风格。语言简洁、明快、 清爽、流畅,韵味绵长,丝毫没有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之感,所有的叙述和描写就像一股清泉汩汩流淌,直抵人心,让读者感觉不是在读小说,而是在读诗,读后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快慰。
比如第一章:“即使在经历过十八度春秋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记起那片草地的风景。连日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偏偏山坡叠青泻翠, 抽穗的芒草在十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的天壁。凝眸望去,长空寥廓,直觉双目隐隐作痛…… 直子一边移动步履,一边向我讲述水井的故事。”
这些有韵致的文字,犹如天边飘过的一首田园牧歌,入眼、入心、入肺。让读者关闭的心扉徐徐敞开,干涸的心灵缓缓滋润,累积的尘埃慢慢洗涤,疲惫的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在整个读的过程中我的心是沉静的,除了文字带给我淡淡的忧伤或些微的愉悦之外,让我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对都市中的年青一代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能感动至我们内心深处的大多是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直子对木月的爱,渡边对直子的爱,都是那么纯粹执着、深入骨髓,令人深深地感动。但是生活告诉我们:生命中除了爱情,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只有学会放下,才能实现自我的救赎,获得心灵的自由。活着不仅是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挪威的森林》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绿子。这个活泼、前卫、乐观、向上且有点小男生性情的女孩儿,她代表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美好。她说话直接,与渡边交往,不隐晦,不做作。书中形容绿子“简直就是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绿子的心窗是打开的,阳光总能射进她心中的那片森林,因而她活得快乐。渡边喜欢她,作者也喜欢她,听说她的原型是村上春树的夫人。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心向阳光,一路芬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