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微观点:以前多听说企业高管持股,现终于看到技工成股东。让工人持股,要迈出这一步不容易,但必须得走。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林上军
以前多听说企业高管持股,现终于看到技工成股东。据《浙江日报》报道,浙江台州千名技术工人成股东,这是台州探索技术工人“扩中”集成改革的关键一环。这项改革之举闪现着制造业的希望之光。
台州是制造业大市,台州制造业体系完善,有21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6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汽车、医药、缝制设备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导产业。目前该市有技术工人约12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7%。
作为“制造之都”的台州,这些年同样面临招工难、留人难的窘境,这项改革也是逼出来的。记得2020年疫情刚发生那年的春节过后,各地为了争抢工人,纷纷出动专车、专列、专机,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逐步崛起,农民工出现回流,原先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企业普遍出现用工紧张甚至短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光喊光叫不行,除了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转变用人观念,出台技工人才激励政策,政府还得引导企业进行深层次改革。
让工人持股,要迈出这一步不容易,但必须得走,而且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热衷于上大学而不屑于当技术工人。其实,制造业永远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原先的管理型人才由短缺逐渐饱和,而技能型、实用型的一线工人出现严重短缺现象。于是,技术工人重新成为香饽饽,这也是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因。可惜,目前有的家长、学子还没有完全醒悟过来,这其中也有怕吃苦的因素。事实上,如今有不少的工厂借助科技的力量,工作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劳动者工作状态有了很大改善,与传统的工厂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技术工人的待遇以及工作的稳定性也今非昔比。当然,随着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在选择工种时要防止走进死胡同。
改革是发展动力,改革是重要法宝。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兴办各类市场,从企业承包制实施到企业股份制改造,从个体私营经济崛起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40多年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让我们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世 界 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中国制造2025目标提出,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然而,当下,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至少2000万,在一些地方,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从业人,居然面临断代危机。如果没有真正吸引技工人才的实质性改革举措,我国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就难以实现。而这一跨越,对许多人来说,正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良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