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多点问候报亲情
□ 孙进修
“在没有路的地方筑路,在没有人的地方建房”这句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一则说明了我们施工单位是筑路修桥建房的拓荒者,是冲在施工一线的标兵;二则也深刻揭示了我们建筑单位人员流动频繁,长年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特点。但是我们无论走多远,处在他乡何处,都要时常忆起家中的父母亲人,多给他们点问候,因为父母对出外儿女的牵挂之情不知要胜过我们对他们牵挂的多少倍。
最近遇到了阔别已久的同学,他讲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在项目上忙碌一天的他,结束了工作,深夜,迷糊、疲倦地躺在宿舍睡觉,猛地手机响了。恍惚中他没来得及看来电显示就接通了电话,心里还嘟囔谁这么晚还烦他,一听声音原来是父亲。父亲问他:“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他疑惑地说:“不是中秋刚过吗?还有什么节日?”父亲继续提示他说:“你妈一直在等你电话呢,你再好好想想。”他还是疑惑:“是什么日子啊,真不知道,我都累了一天了,好困好累啊!”父亲只好说道:“今天是你妈妈生日啊,她一直在等你电话呢,都等一整天了,我们都劝她给你打个电话算了,怕你工作忙给忘了;可你妈却坚持要等你的电话。一则怕你工作忙打扰你,二则她一直坚信你哪怕再忙也会记得她生日的。”刹那间他愧然了,心中隐隐发颤,随即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是啊,母亲不要我的任何生日礼物,她只是想等我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可是他却记不清有多久未与家里联系了。工作是比以前读书时忙多了,累多了。可是工作再忙再累也不能成为我们减少对家人问候的借口啊……
听了朋友的叙述,我也慨然良久。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时手头工作多起来,许久许久都不会跟家中联系的,都是家人实在牵挂的不行了,主动给我联系,可怜天下父母心,想想真有点过意不去。季羡林老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赋得永久的悔》,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内心深处,仍深深地感受着那永难弥补的苦痛:子欲养而亲不待啊!其实,也许为人父母者根本就没期望从子女这里收获多少回报,他们只是凭本分、良心为我们做了他们认为该做的一切,只是希望子女有出息,活得比他们强。
但为人子女者,如何去获取良心上的安宁呢?也许我们终生都难以赚取足够让我们报恩的金钱,但这并不是回报父母的唯一方式。也许我们可以常回家看看;也许我们可以量力而行,花少许的钱让他们做一次短途旅游;哪怕你的工作真的很忙很忙,但你打一个电话、说句问候的空闲总该有吧。可不要小觑了这一句不轻易的问候,说不定那就是你父母最想要的礼物和报答。请不要再给自己寻找等候的理由了,再也不要拿工作忙当借口了,请利用现代便利的通讯工具多给家人点问候吧,也许此刻他们正在殷切、焦急地期待你的信儿和你那一声“爸妈您们还好吧” 的亲切问候呢!
(作者单位: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七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