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10|回复: 0

健身经济迎发展机遇

发表于 2022-4-7 20:26: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新时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也为健身经济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需求端,我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增长显著。2021年底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达37.2%,预计到2025年和2035年,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38.5%和45%以上。健身经济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具备满足加速发展要求的市场容量与消费潜力。

  同旺盛的需求相比,健身经济在供给上尚未实现高效匹配,有一些短板与痛点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城市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特色体育公园较少、内部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群众体育赛事不够丰富、公共体育场地管理效率低、新的智慧体育设备不方便老年人使用等,都是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服务反映较多的问题,也是未来在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必须搬走的“大山”。对于这些问题,意见中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案。

  对于城市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特色体育公园较少、内部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等问题,各地应当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将“人”作为关注焦点,破除资源分配障碍。在设施建设上,将人口作为资源配置的“定位器”,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进行布局建设。在体育公园建设上,积极从未来五年国家2000个体育公园建设规划中申请资金。在内部体育场地开放上,强调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场地率先面向社会开放,同时激活学校场地资源,鼓励推广“一场两门、早晚两开”和免费或低收费方式服务群众健身需求。这些都有利于缓解城市群众健身锻炼“人多、地少、环境差”的矛盾与问题。

  对于群众体育赛事不够丰富、公共体育场地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各地应当注重“多方参与”,抓好服务方面公益性与经济性的平衡。办赛上,公开重要赛事目录及承接标准,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赛事,同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动赛事安保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场地管理上,邀请社会机构参与区域内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与运营。通过多源“活水”,带动赛事与场馆服务水平提升,向其他薄弱领域释放更多资源。

  对于新的智慧体育设备不方便老年人使用等问题,各地应用好“科技赋能”这一抓手,“软硬兼施”解决问题。“软服务”方面,针对老年群体提供专属服务,解决体育智能技术“不会用”的问题。比如,有的省份通过对服务平台和手机APP进行“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显著降低了老年人操作健身智能设备的难度,为老龄群体参与健身活动扫清了障碍。“硬设施”方面,要加强对于场馆管理与赛事服务的信息化改造,降低使用门槛、提升服务效率。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就是一步一步扎实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过程。体系建设越完善,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就越多,对健身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就越强。各地相关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借力政策东风推动健身经济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王雪莉 白宫鼎,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