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9|回复: 0

100句教育名言名句大全,关于教育的经典佳句

发表于 2022-4-8 21:48: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0句教育名言名句大全,关于教育的经典佳句

  1、社会是海洋,道德是灯塔,文明是风帆。
  2、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3、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61学记》
  4、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7、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8、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9、问号是打开任何科学大门的钥匙,要想走进这扇大门,只有在不倦的劳动中才能找到这把钥匙。
  10、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11、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1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13、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
  14、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15、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16、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徐特立
  1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9、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20、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
  21、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毛泽东
  22、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
  23、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2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25、点点爱心点点善,处处阳光处处暖。
  26、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27、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28、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29、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30、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巴基斯德
  31、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32、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33、进行道德教育要认真。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34、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35、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36、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37、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38、允许孩子参加家庭计划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39、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根
  40、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4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42、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列宁
  43、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44、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45、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
  4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4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8、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黄炎培
  49、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1、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52、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为孩子提供并维护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行。成为好父母,就是成为家庭环保主义者。家庭环境好,孩子好;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成为问题儿童。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53、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夸美纽斯
  54、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55、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56、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5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5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9、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学记》
  6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61、热爱读书,是你可以赠给孩子的最伟大的礼物它比你花很多钱安排孩子上私立学校更有效,比你赠给孩子一台电脑更管用,甚至比获得哈佛大学的学位更实用。
  62、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6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64、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65、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赫尔巴特
  66、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67、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布鲁纳
  68、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69、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70、宁施于人,不求于人,不负于人。
  71、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法)爱尔维修
  72、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73、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74、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
  7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6、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77、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斯宾塞(英)
  78、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79、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80、感恩是灵魂的防腐剂,付出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香甜的。
  81、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8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83、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8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5、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
  86、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87、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8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
  89、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90、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91、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9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93、读史使人明智,读私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9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韩愈
  95、益者三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96、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97、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学》
  98、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9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0、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孔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