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生态环境部近日介绍,正会同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目前总体的治理思路是,通过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进行筛查和评估,找出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然后对其实行全过程管控,包括对生产使用的源头禁限、过程减排和末端治理。
最近,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尽管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尚在研究中,但新污染物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新污染物指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四类,即微塑料、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如农药)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部分杀虫剂)。它们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但迄今尚未纳入政府的环境管理,或虽已纳入管理但措施和力度不足。新污染物来源广泛,风险隐蔽,相关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研发较难,需要多个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治理难度较大。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我们做好顶层设计,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治理新污染物。新污染物的产生涉及众多行业,其使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治理工作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公众各方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共管共治共享体系。
目前国家层面的总体行动方案虽暂未出台,但新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不会暂停脚步,治理新污染物可以也应当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特别是全民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我国拥有14亿人口,公众个人的行动聚沙成塔,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就拿微塑料、抗生素来说。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聚合物,由塑料垃圾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后逐渐演变而成。要减少微塑料污染,就需要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在这方面公众大有可为。比如,外出购物尽量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多用纸袋、环保布袋等非塑料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外出吃饭、住宿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可以重复使用的快递包装袋尽量充分利用起来。目前,不论是从2008年6月开始实行的限塑令,还是去年1月开始实行的新限塑令,实际执行效果均未达预期。再如,人服用抗生素后,除部分吸收外,其余会排泄至体外,进入水土中污染环境,而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又会通过种种渠道回到人体,造成不同程度危害。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实际上,只要公众提高科学素养,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严格按医生处方购药,这个污染就会得到有力遏制。
治理新污染物,人人有责、人人可为、人人受益。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各尽所能、积极作为,共同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的美丽家园。(黄琳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