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西工人报
本报首席记者 陈秋莲 通讯员 郝国华
“架设仪器不能超过3分钟,放线测量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之内。工作快中有细,进度不让领导督促,质量让领导放心。”这是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斜沟矿井下测量员李书宏给自己定下的不成文的规定。
正是这种严苛的要求,让李书宏在短短8年时间内从一名普通的井下测量员成长为2021年“山西焦煤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矿山测量工金奖获得者。
“作为特大型矿井,斜沟矿的采掘系统较为复杂,采煤工作面较长,需要高精度的测量指导,才能确保井下安全。”李书宏说。
8年来,李书宏主持完成了单向6000余米开拓大巷3条、单向4000余米的采区大巷6条以及10多个大型工作面的贯通工作,为矿井系统优化和采掘工作面的衔接作出了巨大贡献;组织测量组对矿区工业广场新增建筑及排矸场地进行了测绘,对矿区防排洪系统及生活区布置、排矸场地的完整规划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设计了工业广场内重要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案,并予以实施和规律总结,为矿区重要建筑物的变形分析提供基础依据;针对矿区在特厚煤层工作面与预掘回撤通道贯通时的难题,参与设计及实践并绘制剖面对照图的方法予以指导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李书宏针对测量工作面易出错的情况,制订了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即巷道贯通前30米段腰线对拉制度以及“两清算两解算、两上图”制度。同时,他特别注重研究学习一些复杂的测量设备,对新仪器、新软件的操作掌握总比别人快。
在巷道掘进过程中,井下条件的局限性使得测量难度大,极大地影响了施工进度。为了提高效率,保证巷道的施工进度,李书宏把设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整理出了大量的学术和技术资料供大家学习,从而使整个测量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节节攀升。
李书宏说,测量设备仪器就好比战士手中的枪,越是重要时刻越要注重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因此,每到施工最忙的时候,他就亲自带着工具对每台仪器进行校核,及时对故障设备进行处理,有力地保障了矿山测量的正确性。
斜沟矿井田东部为煤层露头,存在较多的分氧化带及浅埋区。针对这一情况,李书宏多次深入周边山区了解煤层露头情况,分析各类钻孔中出现的煤层氧化数据,收集周边小煤窑的相关资料,总结出了斜沟矿分氧化带情况,编制了分氧化带保护煤柱留设情况说明,对浅埋区易导通地表水的区域留设了保护煤柱,确保了浅埋区及分氧化带周边的安全生产。
在李书宏的带领下,该矿测量组每年对采煤工作面地表进行测量,分煤层分采深、采厚对地表塌陷规律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了斜沟矿分煤层开采后的塌陷规律。此举既保证了地面人员安全,同时对以前的岩移参数进行了修改,提高了煤炭的采出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