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9|回复: 0

杜绝高校性骚扰,关键在于强化常态监管

发表于 2022-4-13 19:36: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教育部近日公开曝光一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其中因性骚扰学生等问题,内蒙古财经大学教师乌某、安徽农业大学教师高某受到开除党籍、岗位降级、撤销教师资格、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等处理,引发关注。

  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的事件屡有发生。有的利用教师的特殊地位,有的凭着对学生学业考核的权力,迫使学生屈服,违反学生意愿,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然而,由于高校性骚扰事件大多非常隐秘,证据收集不易,有些事件较难追究法律责任。

  如今,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加快修订……一系列举措落地,不断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并将其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教育主管部门主动提高教师道德标准,在涉及严重侵犯学生权益的案件中加大处理力度——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一旦查实就让涉事者付出沉重代价,体现了“零容忍”的决心。

  根治教师性骚扰问题,首先必须提高教师德操和自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师范院校的校训早已说明,教师不仅传授学问、知识、技能,其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应成为道德和行为的模范。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以严格的自律守好底线、远离红线——这是每名教师应该坚守的初心。

  把好教师入口,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基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好教师队伍准入关口,完善教师从业资格审核把关机制,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将风险杜绝在校门外。在教师培养中,应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必修课;在考核评价中,应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和立德树人导向。

  强化常态监管,是杜绝不法行为发生的关键。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各地区、学校要畅通渠道、倾听呼声,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快从严查处,向不法行为“亮剑”。应持续细化教师违规情形和处理办法,建立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把教师失德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同时,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下沉,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保证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效果。

  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让“零容忍”形成强大震慑,方能杜绝高校性骚扰,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半月谈评论员 杨思琪 孙晓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