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河南省石油化学工会近年来注重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头雁效应”,积极搭建劳模领跑、职工创新、企业创效平台。目前全省石化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达210个。其中,省级以上示范性创新工作室65个,行业、市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87个,加入创新联盟平台创新工作室105个。
创新理念 推动建设
省石化工会将创新工作室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因企施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通过抓培训、赛技能、促革新、谋创新,连续3年开展行业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评选活动,先后命名示范性创新工作室30个,有力激发了职工创新创效活力。
各企业工会以促进企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人员、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积极提供支持和保障,创新工作室成为创新人才涌现、创新成效显著、创新资源集聚的平台,为石化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提供了人才支撑。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居斌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03项,获得国家专利30项,完成技术创新成果35项,增效2064万元。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学科创新工作室,短短3年,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孵化出5个创新工作室。
释放活力 推动融合
以创新工作室为基地,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结合市场需求、企业需要、职工期盼开展活动,形成“职工创新活跃,创新成果丰硕”的良好局面。
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积极探索“技改+创新”职工创新工作模式,研发出一项项“专家不研究、厂家不制造、市场买不到、生产急需要、职工能做到”的创新成果。中原石化公司把“创新工作室”建到企业车间,做到了发现问题就地解决的创新模式。开封炭素公司王旭东劳模创新工作室将技术成果运用在扩产项目中,仅用6个月就达到了建设要求,成为炭素行业运行调试时间最短的项目,技术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2017年起,濮阳市工交工会联合市工信局、科技局、科协启动了职工“五小”成果展示活动,拨付专项资金125万元,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580余家企业参与,申报项目2702项,累计节约成本2.02亿元,创造经济效益2.76亿元。
搭建平台 提升空间
2018年,省石化工会开始探索建立“劳模和创新人才工作室联盟”,鼓励职业相关、技术相近、技能相通的创新工作室互学互鉴互用,提高石化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2021年7月份,省石化工会制订下发《关于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实施方案》,摸底调研系统创新工作室基本情况,指导创新工作室进网上线。去年10月份在洛阳举办了全省石化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观摩交流活动,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工作交流和学习提供平台。劳模和创新人才工作室联盟建设,得到了全总、全委和省总领导的高度重视,全总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许山松,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主席张波在听取联盟建设和运行情况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省石化工会在2021年全国产业工会工作座谈会上作书面经验介绍。
未来,省石化工会将有序扩大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为更多的优秀产业工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持续挖掘创新工作室潜能,运用好创新联盟新平台,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迸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