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58|回复: 1

江苏淮安:以创新驱动引领城市转型升级

发表于 2022-4-22 09:07: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资格后,创新驱动为江苏淮安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提升按下了快进键。

  4月20日,记者从淮安市科技局获悉,今年淮安将在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企业培育、推动人才高地建设、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六个方面“上台阶”。

  “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就谈不上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转换。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是一项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在淮安市近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上,淮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史志军向全市发出创建动员令。

  当前,淮安正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构建“333”主导产业体系。

  如何创新实干开新局?在中共淮安市委第八次党代会中,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和开放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被视作重中之重。

  创新驱动被举旗定向的背后,是淮安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淮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青介绍,2021年,淮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9%,同比上升1.64个百分点;技术合同交易额66.63亿元,是2015年的6倍,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排名70位。

  喜人的数字,映衬的是淮安优化创新布局、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氛围夯实的基础。

  不过,淮安市副市长王向红并不讳言,淮安的科技创新还存在创新主体不强、创新投入不足、平台层次不高、金融服务不够等问题。

  “要推动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资本链和平台链的深度融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之路。”王向红说。

  产业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增长动力的有力支撑,是淮安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和关键。

  在会议中,史志军多次提及用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赋能。他以淮安的食品、盐化凹土、纺织服饰、绿色建材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举例,“传统产业不是说一定是夕阳产业,传统产业的优势是,它是一个稳定的产业,如果注入了创新的燃料,它就会迅速爆发起来。”他指出,要打造高科技生产基地,深化与北京、深圳等科技资源富集地区的合作,通过引进科技项目迅速做大做强高科技产业;要做好“科技+”系列文章;积极抢抓“四新经济”发展机遇,特别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关键增量,扎实推进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行动,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努力实现与先发地区并行,甚至在部分领域领跑。

  在淮安创建创新型城市的征程中,企业也将迎来创新发展的春天。史志军表示,“淮安要强化政策要素集成支持,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政府、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共享产业公共研发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淮安对人才的渴求,在《淮安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中也可见一斑。

  《方案》指出,要改革人才评价流动机制,建立以贡献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人才扶持体系,给予高层次人才与贡献相应的奖励。鼓励新型研发机构中优秀的科技型企业家,分别与高校院所和企业签订聘用协议,校企共引、共育、共享高层次人才……

  “淮安科技系统将加快构建全域创新格局、推进企业创新发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建设重大创新载体,勇当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排头兵’,将创新驱动打造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胡长青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4 09:42:02 | 查看全部
将创新驱动打造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