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者万天月
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在去年底举行的2021成都全民阅读盛典上,公布了这样一组亮眼的数据:2021年,成都全市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0000余场,建成“城市阅读美空间”49个、 “微阅读空间”117个,截至去年底,成都实体书店呈逆势上扬发展趋势,2021年全市新建书店达82个。目前,成都拥有实体书店和阅读空间超过3600家,数量居全国 第一。2018年,在首次评选“中国书店之都”的活动中,成都成为全国 第一座拥有“中国书店之都”美名的城市。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座城市中大大小小的“阅读空间”,体验阅读新时尚,让书香浸润文化的心灵吧。
“柳园青青”故事小屋阅读分享活动现场 资料图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即将开馆
生活在成都,爱阅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记者从成都图书馆了解到,在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当天,成都图书馆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以下简称“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将正式开馆,为广大阅读爱好者提供一处集阅读、休闲、审美、艺术体验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文化艺术空间。
走进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的天府艺术公园,在迎桂湖畔粼粼波光之间,一座通体透明,屋顶曲线连绵平滑状如山脉的建筑迎湖而立,这里便是即将开放的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毗邻成都市当代艺术馆,与成都市天府美术馆隔湖相望,三大新地 标建筑共同绘就了一幅“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意画卷。
穿过迎桂湖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木色的“书山”,这也是图书馆最 具设计感的部分之一。据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设计者、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艺介绍,馆内高低错落的书山造型,如同川蜀丘陵的连绵重叠,层层退台将阅读空间与藏书空间有机结合,既保留了个人阅读空间,也与室外湖景形成互动关系,彰显出“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寓意。
来到错落跃升的中庭,通透高敞的空间内,数十米高的木色书架让整个场馆看上去气势恢弘,开馆之后这里将成为读者使用频率最高的借阅区域。书山上错落有致的开放式阅览空间,让读者可以从馆内不同位置欣赏到天府艺术公园的绝美湖景。
“通过下沉式庭院,我们将图书馆的阅读空间与当代艺术馆的展示空间串联在一起,实现了空间连续、布局紧凑的格局。”据介绍,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设计满载藏量80万册,包含少儿阅读中心、生活美学阅读馆、地方文献馆、国学馆等主要阅读场所,以及咖啡休息区等服务空间。实现了将图书馆人文艺术与生活美学场景充分融合,“在图书馆待上一整天”将不再只是幻想。
除了巧妙的空间布局,图书馆在细节设计上同样巧思连连。符合人体力学的座椅、书桌上的感应照明灯、机器人馆员、大数据实时发布墙……种种细节让图书馆的服务变得触手可及、无处不在。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今年预计举办近2000场‘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结合其所在区域环境优势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重点突出人文艺术,展示行业跨界融合。”成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开馆运营的同时,位于青羊区文翁路的成都图书馆仍将继续正常运营,“接下来,成都图书馆在保留其图书馆职能的基础上,还将对功能布局进行提档升级,如增设‘名人书库’、打造数字阅读体验区等,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探寻更多可能。”
当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成都这座书香之城,阅读促成了人与城市的联结,潜移默化地浸润在城市的肌理中,成就了成都独特的文化气质。在这里,阅读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街头巷尾,阅读的身影随处可见。
每天一早,还没到书店开门时间,附近的老大爷买完了菜,必会熟门熟路地先拐到社区广场旁的蓓蕾中巷5号院,把书店店员头一晚收到廊檐下的木桌竹椅摆到树下,再拎着菜回家,吃完早饭,到院子里落座,点一碗茶,挑一本书,消磨一上午的时光。读书是成都人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在成都,一个个遍布大街小巷的阅读空间,为爱书人提供了一处心灵的港湾。
“在这里点一杯咖啡,再借上一本书,可以悠闲又轻松地度过一段没人打扰的时光。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发呆,这里的环境都超级适合。”住在青羊区长顺街的小徐,总喜欢挑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前往家附近的宽窄巷子景区,找一家咖啡店坐下,捧起一本喜爱的书,一看就是大半天。 “谁会来宽窄巷子看书?”对于周围人的疑惑与不解,小徐只是笑着回应:“治愈系的音乐,宽敞的书桌,提神好喝的咖啡,与邻桌的陌生人互不打扰,这一切对需要‘独处空间’的人来说就很友好。”
夜幕降临,当城市的各个角落已开始互道晚安,温江区“异己”留灯书屋的一个角落依然闪着亮光,伴着书香和城市的静谧,热爱阅读的人们在这里开启了他们的深夜“悦读”时光。
“白天工作忙,就盼着晚上到这里来看书。一坐到沙发上,整个人的疲劳感就减去了不少。书店就像是我的充电站,每晚准时过来充充电。”27岁的小何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在他看来,随着电子书籍和网络信息的爆炸,能够在城市中找到这样一处可以使人静下心来看书的地方实在难得。“上班总是对着电脑,晚上难得空下来翻翻喜欢的书,视线从电子屏幕转移到纸质书页上,眼睛的干涩感也随之减轻。”留灯书屋里,前往夜读的人们或快或慢地翻看着手中的书籍,度过他们带着书香的夜晚。他们中的一些人是为了准备临近的各种考试或完成工作任务,有的则是希望在厚重的生活压力之下,在阅读中找寻到一丝宁静的慰藉。
记者了解到,目前温江区已建成以“异己”“视阈”为主题的2个留灯书屋,并以书屋为载体策划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活动,带给广大读者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全民共阅读书香满蓉城
一人读书是为独,众人共读方为享。在成都,除了大大小小的阅读空间,种类丰富的读书分享活动,也在为城市增添文化气质,贡献“书香”力量。
4月的一个周末,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坐上大巴,前往郫都区犀浦镇季柳园小区“柳园青青”故事小屋,他们要在这里和社区里的小朋友们共同度过一段愉快的阅读时光。
“我们以儿童阅读推广为抓手,倡导亲子陪伴方式,通过不定期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培养儿童阅读习惯,陪伴社区里的小朋友快乐成长。”据小屋创始人、大都会社区居民王洋介绍,小屋筹建之初,也曾面临人手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通过多方衔接,小屋最终采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的运营模式,“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从中受益,培养阅读习惯, 同时增进亲子感情。”
小屋的良好阅读氛围和理念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陪孩子来看书的次数多了,他们也越来越了解小屋,在陪伴中不断进步。“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太忙,不能够准时参加活动,但他们也以其它方式进行支援,比如为小屋捐赠图书;还有一些家长会参加常规性活动,为孩子讲故事、摄像。”截至目前,为小屋服务过的志愿者已经超过1000名。“柳园青青”故事小屋正如王洋所希望的那样,在慢慢地让更多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60岁及以上老人已超过376万人,占比近18%。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爱好阅读、喜欢看报的人。为了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丰富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去年3月以来,成都图书馆推出了全新公益阅读推广服务项目---“成图乐龄荟”,让广大老年朋友尽享阅读带来的快乐。为了让这项服务能够惠及更多的人,成都图书馆还将阅读活动带到了各个分馆,让老年读者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其中。去年3月至10月,“成图乐龄荟”共走进15个区市(县)开展公益阅读讲座,覆盖资阳、眉山、简阳等周边地区。
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女性阅读在推动家庭阅读、建设学习型家庭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3月,由新津区总工会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玫瑰书香’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在城北社区顺利开展。3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女职工代表在活动中分享她们的读书心得、交流人生感悟,掀起了一场女性阅读的热潮。而这只是工会组织开展职工阅读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省总工会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部署,打造了具有四川特色的“玫瑰书香”女职工阅读品牌,随着“玫瑰书香”被正式纳入“书香天府·全民阅读”重点活动,这股引领女性阅读、传递真善美的文明新风还将吹得更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