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正方】(话题讨论)免费读北大,作秀也出彩
堂吉伟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实际不然。农民工免费读北大,无论从过程和结果来看,不仅是一道免费的午餐,更是一道“丰盛的大餐”。免费读书已经实属不易,读北大就更为不易,两易相加“最不易”。
读了书并不代表能圆梦,圆梦也并不代表就要读书。事实上,纠结于字眼本身没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免费读北大,圆梦还是作秀”这样的争论,可以说自带三分情情绪。一直以来,免费读书只是官员、企业老总、或“商二代”的“专利”,现在有了农民工的参与,这至少在形式上就体现了一种群体尊重。既然前者免费学习都可以作秀,针对农民工的作秀,还有什么可非议的呢?
至于圆梦,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祝愿。将口号当成结果,显然违背了常理。要是这样,那些善意的祝愿,一个也找不到落脚点,什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话,岂不全成了骗人?至少从形式上看,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好。至于结果,套用那一句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我们农村老家还流行这样一句话,老辈的总是对晚辈的说,咱可以给你包结媳妇,难道还包生儿子?
对于每一个参学农民工而言,学习有无结果都是一种收获。一则,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增长见识的经历,对于一些从未进过学堂,或者从小立志去北大读读书的人来说,这变相起着了“圆梦”的作用;二则,能去学习就是一种荣誉和奖励,因此即使是一种象征之义,也不乏实质内容,对于其他农民工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对于社会来说,其间放射出的群体尊重,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免费培训农民工的现象,应当采取多角度的态度看待,如此才有可能对现象本质看得更清楚,对意义认识得更明晰。形式是内容的载体,仅就形式面去评判,就无法作出客观的评价,得出公正的结论。事实上,务虚与务实总是相辅相成的,形式上的务虚,其内容就可能很实。把务虚的东西做好了,同样是一种务实。这就像领导人物,逢年过节去贫困人家走一走,看一看,探一探;或者重大节日,比如植树节去亲自铲点土、浇点水,尽管都只是象征性的,作秀式的,但其示范作用,却是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
只要兼顾了公平,只要考量了民生,只要照顾了弱势,那么作秀也是一种好事,这样的作秀不但不应制止和怀疑,还应鼓励和提倡,当一种新生现象成为普遍现象,对于农民工,对于全社全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试想,当某一天,所有的农民工都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一下,那怕只的一天,那样的场景也足以令人无限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