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正方】如此“作秀”越多越好
一百名新生代农民工坏处怀揣对未来的希冀和向往,踏上了攻读北大的“高速列车”,终于圆了自身的梦想。这种敢于打破陋习、向世俗挑战的气魄,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农民工的精神力量,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如潮。但争议的焦点是,农民工大都文化水平偏低,却去攻读看似那高不可攀的本科学位,是否存在着炒作和“作秀”呢?
毋容置疑,农民工普遍存在着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知识薄弱等不利因素,如何更好地融入到高等学府里,学到高深的理论知识,这显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但是,如果仅仅因为文化程度低被束缚了手脚,那倒大可不必担心,农民工们完全可以和办学机构紧密配合,共同商议,根据自身文化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然后通过新型网络教育,来搭建农民工成长的阶梯。此种方式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更不是在“作秀”。如果有人说是在搞“面子工程”的话,那请问,学历和事业能成正比吗?学历低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吗?就永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吗?
农民工和北大“联姻”所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让我们感到汗颜和震惊,这绝不是在“作秀”。试想,如果农民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必将有力地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素质,从而为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难道是在“作秀”吗?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因为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农民工有了打工的经历,有了城市生活的阅历,懂得了进一步掌握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充电、深造的愿望必然会变得更加迫切,上大学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现在北大专门招收优秀的农民工入学,为全国各大学做出了榜样,实在值得称道,这难道是在“作秀”吗?
可光有这100个名额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为新一代农民工开辟深造之路,应该是所有大学的一种社会责任。对于这些经受磨难的农民工,我们理应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譬如说高考时能否得到加分照顾,能否得到政府的支持?使他们不仅能接受大学的远程教育,还能真正坐进大学的教室?让更多的年轻农民工就地接受专科、本科的教育呢?这难道是在“作秀”吗?
我认为,这种“作秀”做得好,做到了农民工的心坎里,体现了他们的价值和作用。看似农民工“作秀”,其实是抬高自我,贬低他人的表现,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表现,更是看不起农民工的表现。
笔者认为,如此“作秀”,有效地提高农民工的素质,畅想了民工对未来的希望。但愿这样的“作秀”越多越好!
初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