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农民工圆梦北大“叫好”
据1月3日《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有关方面发起“圆梦计划·北大100”行动,将培训、选拔10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北大网络教育学院,进行为期两年半至5年的本科学历教育,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北大远程教育文凭,有多少农民工圆梦北大迎来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笔者为农民工圆梦北大这一举措“叫好”。
上大学,上北大,曾是多少农民工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可如今,这个梦想即将变成现实。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扇扇曾对农民工紧闭的大学校门,正在渐次敞开,让那些有梦的农民工看到梦想实现的希望。多年来,广大农民工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时代的功臣、国家的栋梁。但是,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农民工在提升技能、维护权益、实现发展时,往往会面临重重阻力。较低的文化程度,已经成为严重阻碍农民工收入增长、生活改善和向上发展的瓶颈。而广大怀揣美好梦想的农民工要想挣得更多、过得更好、活得更潇洒,那就离不开知识。
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团广东省委意在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搭建一个提升自我的阶梯”。尽管它惠及的人数只有100名,却显得意义重大。这个“圆梦计划”能否像设想中那样“通过农民工和北大的‘联姻’,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尚不可知,但它至少已经引起了人们思考: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该如何帮助农民工追求、实现他们各自的梦想。
笔者认为,农民工“圆梦”北大,其导向和标杆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这一事件本身。即便真是一场“秀”,它也代表了一种关爱和善待农民工的举动,是一场正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秀”。但要把“圆梦行动”这一好事做好做实,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长久的坚持和后续的完善。
一要逐步扩大受益面范围,逐步让更多的青年农民工得到类似这样公平、经济、有实效的再教育机会,因为,获得优质教育不仅是众多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更是他们提升素质、改善待遇、获得向上流动机会的重要平台。二要有更多的高等学府尝试为农民工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优质、全面的再教育服务。新时代的农民工渴望充电,渴望提升自身素质和竞争力,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这种愿望,需要有责任的政府帮助达成,更需要有能力、有资源的众多大学齐力达成。三要有更多的部门,设身处地地站在农民工的角度,尝试用更贴心、更有效的工作模式,关爱农民工,让这些天天奋斗在工地、打拼在车间的农民工感受温暖,看到希望,拥有梦想。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农民工着想,哪怕现在看来所做的与广大农民工的要求有一定距离,甚至在一些人眼里还只是一场“秀”,那也是一种可喜的开端,必将引来满园春色。
杨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