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反方] 三问广东“圆梦计划”
广东“圆梦计划”甫一披露,便迅速引发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北大、农民工、圆梦,这几个名词同时出现在一起,想不吸引公众的眼球都难,对于亿万渴求扩大发展空间、改变未来命运的农民工来说,更是燃起了春天般的希望。尽管推出这项活动的初衷和善意也许不必怀疑,但笔者心头还是萦绕着一些问号。
“圆梦计划”面向的是“农民工”还是“农民官”?从招生简章可以看出,招生专业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广告学、法学、行政管理等,这些显然与最广大的一线工人距离很远,或者说难以企及的,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劳模评选中往往官员、老总占了绝大多数,这次招录的对象会不会也只是些“出身农民家庭”的各行业管理和技术层面的年轻“长官”?
“圆梦计划”到底是圆的是谁的梦?“圆梦计划”听起来让人振奋,然而,100人被选拔上北大,即使他们的梦想真实现了,就代表广大千万农民工圆梦了么?记得不久前当地有官员提出,要提高农民工进城的门槛,限制外地“低素质”、“低端劳动力”流入,此举会不会付诸实施的第一步?在落得关爱农民工“口惠”的同时,却在骨子里宣布低学历者不受欢迎?
“圆梦计划”是公益扶助行动还是商业逐利行为?按照简章规定,经基层团组织推荐,参加北京大学组织考试并进入复审环节的新生代产业工人,若没有取得全额资助的资格,仍想通过圆梦计划学习的考生,经本人申请,由主办方同意只可将减免其50%的学费,专科升本科原学费是12000元,减半是6000元;高中升本科原学费是22000元,减半是11000元。毕竟能够受到全额资助的寥寥无几,因而,所谓的“圆梦计划”,怎么看都像是推广北大远程教育,联合办学、扩大生源的一种营销方式和敛财手段。
但愿这些顾虑纯属杞人忧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