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0|回复: 2

为什么要“尝三鲜”、系“疰夏绳”?

发表于 2022-5-6 08:45: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立夏时节,万物茁壮生长,围绕节令特点,民间形成了一系列习俗活动。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等;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有小暑、大暑等;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则有雨水、谷雨、白露等。

《逸周书·时训解》中曾如此解释立夏节气:“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形象描述了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进入立夏,气温会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并且经过春天的孕育,夏天万物繁茂,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所以农谚有“春争日,夏争时”的说法。

“尝三鲜”与立夏饭

“民以食为天。”围绕立夏的节气特点,民间形成了丰富的习俗,其中也包括饮食。比如,有的地方立夏日食用青梅,一些地方还有尝“三鲜”(“三鲜”有“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之分)、“八新”(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黄鱼),吃乌米糕、糯米饭、虾面等食俗。

“这种立夏尝新其实不怎么普遍。全国各地气候不一样,有的地方立夏时已经有收获物了,但有的地方还没有收获物。所以,尝新是地方性的。”民俗专家王娟解释。

“立夏饭”也是比较有特色的饮食:人们用红豆、黄豆等五种颜色的豆类混上米,蒸熟后食用。

民俗专家解释,这种立夏饭也叫五色饭,寓意使五行达到平衡,给人们精神上的鼓励。此外,江南水乡还有在立夏日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为什么要拴“疰夏绳”

不只是饮食,立夏的诸多习俗,其实都在提醒人们为夏天的到来做准备。

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到了立夏,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夏天的时候,老百姓们也有自己消暑的办法,比如喝冷饮。

据说,宋朝时冷饮的花样已经非常多,有沙糖绿豆、漉梨浆、木瓜汁、卤梅水、香蕈饮、金橘雪泡等。

值得一提的是,立夏有“称人”的习俗。具体来说,就是在立夏当天称一下体重,希望夏天过得顺利。夏天过去后再称一次体重,和之前的体重做对比,及时调理身体。

不仅如此,人们还会给孩子拴上“疰夏绳”。疰音zhù,指因不能适应气候或环境而得的病,如疰夏、疰船等。拴疰夏绳,即用五色丝线系在小孩的手腕等处,寓意消灾祈福,表达消除暑气的愿望。

□上官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08:46:04 | 查看全部
人们还会给孩子拴上“疰夏绳”。疰音zhù,指因不能适应气候或环境而得的病,如疰夏、疰船等。拴疰夏绳,即用五色丝线系在小孩的手腕等处,寓意消灾祈福,表达消除暑气的愿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11:42:06 | 查看全部
及时调理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