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88|回复: 0

从候鸟“暖心归巢”到爱心“双向流动”

发表于 2022-5-7 09:26: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成都已建新就业形态基层工会3979个 吸纳会员34.3万余人
记者 张杨

“看到那么多外卖员、快递员加入工会组织大家庭,我特别替他们感到开心,因为我就是在工会的关爱下,一步一步成长为劳模工匠。”4 月27 日,成都工匠、圆通速递成都锦江区四部“最美快递员”唐建在谈及眼下各级工会正在开展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行动”时由衷地说。

快递小哥唐建如今的幸福感,正是成都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的生动体现。在成都,有和唐建一样穿梭于城市街巷的快递小哥、送餐骑手和网约车司机;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护理大姐、家政阿姨;有奔波劳顿、往来四方的货车司机;有守护平安祥和的保安大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近两年,成都市总工会扎实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新路径,将工会凝聚职工优势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效能,实现了工会组织和服务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双提升,形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暖心归巢”到爱心“双向流动”的正循环。

立足于贴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地点分散化、工作时间碎片化等从业特点,成都各级工会紧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特点和诉求,创新工作方法,扩大建会入会有效覆盖面,使更多灵活分散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方便、快捷地找到“回家”路。

一对一讲解注册入会流程,介绍“一键”加入工会,“一网”享受普惠的各项服务,为“外卖小哥”发放环保手袋、饮用水杯等小礼品……这是4月21日,郫都区总工会在郫筒街道一里桥社区联合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键入会”活动中的温情一幕。

锦江区对形态松散、兼职性强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兜底,采用线上扫码入会的方式让他们“先入门”,通过“组织在找你”等工会活动将其个人信息进一步完善,做到“加入一个,规范一个”,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48367人。

青白江区摸底排查成都中韵顺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成都晋翰物流有限公司等57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建立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组织17家,795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企业工会、行业工会及社区工会联合会。

“现在加入工会这么方便,还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可算是找到‘娘家’了。”在“青羊有温度·组织在找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关爱活动中,新入会的外卖小哥李明接过志愿者手中的爱心物资,乐呵呵地说:“作为工会的会员和新就业形态职工志愿者,我要向同行、朋友多做宣传,让更多小伙伴加入工会,享受工会提供的实惠。”

截至4月15日,成都市累计建立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3979个;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34.3万人;依托工会网上工作平台,通过“一键入会”加入工会组织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2.03万人。

成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总工会积极探索职工普惠新型服务定制化专属场景,面向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会员提供免费洗车、免费更换电瓶等专属服务。同时还设置专项资金,为新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在职职工(意外+重疾)互助保障。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会将持续做好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等重点群体建会入会工作,积极推进载体建设,发挥行业协会、联合工会、社区等各方优势,摸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现状及需求,结合行业特点,创新建会入会方式,合力扩大工会组织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的覆盖面。

聚焦阵地建设打造服务职工“新环境”

不仅“请进门”,还要“服好务”。聚焦新就业形态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成都各级工会积极打造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示范点。

两年来,中心城区、城区新城、郊区新城先后涌现出高新区“中和·蜂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家、锦江区牛市口街道2.0版“小牛哥·刹一脚”驿站、龙泉驿区成都中竞物流有限公司“职工之家”、郫都区成都易直播互联网营销师之家、彭州市天彭街道北塔社区满天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园等示范点位共70个。自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了家一样的“避风港”,有了学习“充电”的“加油站”和消除疲劳的“休息所”。

医药箱、消毒柜、冰箱、微波炉、电视机……当记者走进位于郫筒街道杜鹃路168号的“线上线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家”,简洁温馨的房间里,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外卖小哥们喝着饮料、享受着片刻的闲适。

“我们平时的工作节奏很快,有了‘劳动者之家’,在这里换电池、取水都很方便。而且里面还有很多书籍可以借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网约配送员叶建华说,在“劳动者之家”,他还惊喜地发现了以各种职业为主题的漫画抱枕,他说,每天在这个城市奔波,现在有了“歇脚”之处,心里暖暖的。

共享微波炉让饭盒里的午餐有了温暖保障,两张简单的就餐圆桌、不限量的热水供应、电瓶车快速充电装置……在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莲花美食街的“小牛哥·刹一脚”驿站,由锦江区牛市口街道总工会打造的“15分钟之家”升级版样本,已成为快递员和网约送餐员们24小时“不打烊”的“家外之家”“路上之家”。

“别看只是个30平方米的服务站点,为我们骑手带来的是触手可及的幸福感。”45岁的王小平2006年起转行做快递员。他坦言,工会的这个实在举措,让和他一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情。“在繁华的城市里,能够拥有一处专属公共空间供停靠、歇脚,对我们这个群体而言意义非凡。”

冬有热茶、暖风,夏有冰饮、空调。由高新区中和街道总工会精心打造的户外劳动者“暖心之家”---“中和·蜂巢”职工服务驿站,在不到30平方米的驿站内,电视观影、上网游戏、冰柜、微波炉、图书报纸,维修工具、应急药品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20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这里畅享工会福利。

新津区总工会选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相对集中区域,斥资10万余元,打造了2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家,等待他们随时归来,添水、看书、充电、应急医疗……真正将暖心服务触及他们的心间。

通过深化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成都市各级工会在商务楼宇、社区等城市空间打造的户外服务站点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之家”等阵地1346个。

34.3万余新会员展现服务社会“新力量”

一个个“暖心驿站”将各类暖心服务串联起来,汇聚成一条爱心的暖流,温暖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心窝的同时,也让他们成为服务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生力量。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社情预警志愿者,形成了“服务-回馈-服务”的正循环。

“以前觉得送外卖只是一份工作,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越发觉得这份工作是一种使命,也更有意义。因为我送的每一份物品,也许就是大家急需的饭菜或者生活必备用品。感谢工会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我们也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外卖小哥李双真诚地说道。

4月初,成都市内陆续出现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大量医务工作者奔赴一线,通宵达旦地为数以万计的成都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在成都高新区,3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外卖骑手李双、张露、袁金永,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自从加入工会后,法律援助、技能竞赛、健康体检、关怀慰问等好事实事接踵而来,人不能光享受,要懂得回馈社会。”谈及初衷,李双这样说道。

和李双一样,更多外卖小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社会治理之中,充分利用“行驶在路上、服务万千家”的独特优势,为全社会贡献“新”力量。

成都工匠、圆通速递成都锦江区四部的“最美快递员”唐建也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唐建更懂残疾人的不容易,多年来,他一直为当地残疾人主动提供帮助。“来我店里寄快递的残疾人,都是免费的。”唐建说。

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唐建多次捐赠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给当地100多名残疾人。此外,为了帮助聋哑人就业,唐建还专门优化出部分岗位,安排他们负责站点和驿站之间的快递运送,并给出了高于平常水平的工资。唐建说:“希望能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能量。”

成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活跃在街头巷尾的网约送餐员、快递员,不仅是文明城市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连接着千家万户衣食住行的“保障线”,他们任劳任怨,不畏辛苦,用最快的速度、最为质朴的行动默默诠释着付出与奉献。关注他们的劳动条件、工作环境、工作状态是工会提供给他们最好的组织保障。

竭诚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没有暂停键,更无休止符。下一步,成都市总工会将继续围绕强担当、抓重点、促规范、激活力的工作主线,一体化推进入会、引领、服务、维权等工作,当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知心人、娘家人,推动其融入城市生活和基层治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