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徐国发静静的坐在桌边,听我叙说一百名农民工将在北大上学的事。他的脸上露出质疑,然后肯定的说:这不可能,这一定是炒作。
农民工徐国发,今年43岁。据说,当年考过了录取线,却因为选择了热门专业而与大学无缘,现为安徽电建二公司的机械操作外协工,是个专业全面能开多种车型起重机的多面手。在他看来,上大学机会早就在落榜时失去。“圆梦计划北大100”对于曾经学业优秀,现在工作突出的他来说,根本就无法理解。在费解的同时,他深深的叹了口气,又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正方] 圆梦计划惠国利民
北大,这所芸芸众生梦萦魂牵的高校校园,让多少学子们为之拼搏奋斗,又泪洒疆场;她点燃了多少学子的希望,又在现实中被击打的灰飞烟灭。
农民工,带着底气不足的面容与泥土气息的社会低层群体,以又脏又累的吃苦耐劳的力工形象,出现在城里。
一边是常人不可及的北大校园,一边是地位低下的农民工。这两者在“圆梦计划北大100”中有了必然的联系。
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与教育条件的薄弱,使城乡孩子的教育处于不平等状态。城里的孩子受教育会择名校、挑名师、就近上学、有人接送;而乡下的学校地处偏远、教室里透风又漏雨、老师们要依靠农产品维持生计、孩子上学就是增加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不同的教育起跑线,使城乡孩子受教育水平的差距拉大。这些在4000万名农民工里评出的一百人,就是曾在乡下教室里苦读的莘莘学子,种种不同的原因,让他们无缘于高校。可在他们的心里,也同样有着对知识的渴望,有着对生活的美好规划与梦想,还有着城里人所不能及的吃苦耐劳与拼搏。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不乏有优秀的人才,他们因为“讨生活”的压力而远离了教育。此次的“圆梦计划”使一百名农民工得到了“在北大上学”的天赐良机,他们将会更加在意对知识的汲取,更会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更何况这可是做梦都想得到的北大教育。知识的力量将在这群人的身上更大的被挖掘、被利用。
高校教育为这些渴望改善生活质量的农民工们装上了起飞的翅膀,而这些人的改变也将会在群体中起到模范效应,会带动更多人自发的学习,也会改变更多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农民工免费就读北大”的圆梦计划,将真正带动不同社会群体的发展,是真正惠民利国的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