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第4句】徐向前与毛泽东相识于长征途中。当时,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总指挥。当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暴露后,党中央率红一方面军连夜北上,陈昌浩询问徐向前:打不打?徐向前愤然说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从而避免了一场悲剧,从此也开始了他与毛泽东的伟大友谊。 |   |
  |
【第5句】徐向前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对共产主义信念无比坚定,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复杂,道路多么曲折,他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始终坚定执着,充分表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战士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思想境界。 |   |
  |
【第6句】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百折不挠,义无反顾,鞠躬尽瘁。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好学不倦,实事求是,具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政治远见。他襟怀宽广,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严守党的纪律,是党性坚强的模范。他谦虚谨慎,联系群众,作风民主。他心里总是装着人民群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严格教育子女。徐向前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   |
  |
【第7句】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就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内战。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徐向前调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不久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在此期间,他克服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晋冀鲁豫军区兵力不足的困难,一面与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一道组建新的兵团,一面指挥部队参战,借此训练部队作战能力。为更好地完成解放山西的任务,徐向前率部先攻破运城,拔除了阎锡山的晋南屏障。二打素有“卧牛城”之称的临汾。临汾战役付出较大的伤亡代价,但取得了宝贵的攻城经验。徐向前当时以“伤亡大、胜利大、锻炼大”之语评价临汾战役。第三仗是晋中决战。在此战中,徐向前成功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创造了以寡敌众,以少胜多的范例,也是运动战的典范之作。 |   |
  |
【第8句】徐向前同志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坚持原则,具有坚强的党性。在长征中,他积极拥护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在关键时刻,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红四方面军南下期间,他与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一起,团结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而灵活的斗争。“文革”期间,他身处逆境,但不改初衷,对党仍无比忠诚。 |   |
  |
【第9句】徐向前同志治军严明,带兵有方,具有丰富的治军经验。他始终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注重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倡导红军内部发扬民主精神。他一向对部队要求严格,重视部队的作风建设。强调在残酷艰险的作战环境下要“硬着头皮顶住”,能够“坚持最后五分钟”,练就“狠、硬、快、猛、活”和不骄、不躁、不馁的战斗作风。他把爱护士兵与严格管理教育统一起来,把民主与纪律结合起来,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带兵、练兵、强兵的经验。他指挥靠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和带动官兵完成艰巨的作战任务。 |   |
  |
[table=100%,#ffffff]【第10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徐向前“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智勇兼备,果断灵活,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以自己的战争实践和理论,为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