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回复: 0

体考“神器”又泛滥,打住焦虑别被收割

发表于 2022-5-13 16:04: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北京日报客户端
关末

眼看体育中考在即,各路“提分神器”又在家长群中火了起来。“增加动能”的体测鞋,“爆发耐力”的功能水,甚至氮泵、避孕药等都赫然在列,还被吹得神乎其神。

想方设法助孩子顺利考试,本无可厚非,但过分寄望于外力,恐怕会得不偿失。事实上,诸多“神器”并无科学依据,大多时候都是营销噱头,或是考生的心理作用。比如,据检测,某些体测鞋的性能还不如普通运动鞋,倒常因质量太差开胶、开线;所谓功能饮料虽能暂时解渴提神,但饮用过量就会破坏体液平衡;更不用说那些邪门“偏方”,更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带来不可逆伤害。家长们与其病急乱投医,倒不如陪孩子科学锻炼、稳定心态,争取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年年有考试,次次都上当,说到底这是门焦虑生意。眼下,但凡涉及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素质等,很多家长就会“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认为“能力不够,装备来凑”。这种心态被有心商家针对性利用,便开始围绕孩子大做文章。曾几何时,“补脑”“变聪明”的口服液、网课专用的“防蓝光眼镜”一度畅销,“量子波动速读”“蒙眼辨色”“超感心像力”等伪科学概念大行其道,但最后皆被证明是“智商税”。而被牵着跑的家长们很可能瘪了钱包、坑了孩子。

“神器”泛滥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科学认知,当然不能不管。首要一点,针对夸大功效、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监管部门要采取零容忍态度,下架商品,全面曝光,引导家长、学生理性消费。各销售平台也要严格把关,加强对入驻商家的监督。就拿某些饮料来说,平日里可能是普通商品,可一临近考试便被加上“助考”“必过”等标签,对这种营销“擦边球”,各平台有责任及时清理。当然,斩断乱象更需消费者自己头脑清醒,克制盲从冲动、抛弃“捷径”幻想,陪伴孩子以健康、科学的方式学习成长,才能防止被套路收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