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5-14 12:50:32
|
查看全部
心理心脏医学评估
可助早预防早治疗
“我会不会得心脏病?会不会猝死?心脏病有什么症状?发作时该怎么办?如何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病发?”当了解负面情绪与心脏病之间的关联,大家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提出这些问题。
刘梅颜介绍说,目前,对于哪些人容易得心脏病,哪些人容易损伤,哪些人容易发生房颤,是可以从医学上开展评估的。这种评估分生物学指标和心理学指标,合起来就叫“双心”,又叫心理心脏病。
“其实我们可以从心电图上做一个有效的判断,从影像学上也可以做出清晰的判断。”刘梅颜说。
例如,让就诊者做运动平板测试,并对他进行心肌核素检查,即注射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很快被正常心肌细胞摄取,静息状态之下心脏是稳定的,那么放射性元素分布是均匀的,但可能一运动,心脏影像就会呈现出不均匀的状态,这意味着心肌出现了缺血的情况,这样的人活动时就要特别小心,如果连续跑步,就容易发生急性的心肌梗死。
有的人,精神压力大就会引发心肌缺血,对他们进行监测会发现,动动脑子,连续思考点什么事儿,就会出现心肌缺血。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不怕干活,但不能生气,一生气就生病,而有些人说只要别让我干活,受多大委屈我都受得了。这是因为每个人体内的生物学抑制是不一样的。”
正因如此,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科学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做科学的处理。基于血液中的多个生物学指标,可以做出系统的判断,建立早期的联系,做出及时的治疗和调整。”
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在很早的阶段发现心脏出现的“小瑕疵”。
刘梅颜在临床中曾遇到这样一位患者,“有一天他来跟我说,刘医生我觉得我要不行了,我一着急就胸痛,之前已经住院4个月了,查不出来问题在哪!”刘梅颜回忆道。对于这个患者,刘梅颜的团队采用了最 先进的光学纤维成像技术,将一个探头随着血流进入到心脏,进入到5级血管,看这个患者整个心脏的供血。
在探头下,刘梅颜看到这个患者冠状动脉虽然还完整,但让人很惊奇的是,他的血管内壁已经出现了断裂。“看到这种断裂,我们就知道非常危险,这就是他体内的一个‘定时炸弹’。”刘梅颜解释说,如果这样的断裂形成空腔随着肌肉的裂隙贯穿血管,就会形成血管夹层,如果溃散,就会发生急性的血栓,把血管堵住,这就是急性的心肌梗死。
“这个人非常危险。”刘梅颜说,但由于发现早,处理方法却并不复杂,“我们用小小的带膜支架放进去,把裂隙压平,用点药他就恢复健康,三天之后出院就没事了,到现在都非常好。”
因此,对于心脏疾病,关键的早期判断,能够帮助及早识别,及早治疗。
目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单纯靠血管堵没堵,心电图有没有问题,判断是否是心脏病是非常初级的阶段。”刘梅颜说,“我们希望能够从基本的影像学、组织学指标,进入到分子学,能够在最早期发现生物学损伤的变化,因为只有早期我们才能够赢得时间,才能避免后续血管堵掉,避免后续心衰的发生,或者是避免后续的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