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1|回复: 1

【写作课--697】我们这样写细节  郭继友

发表于 2022-5-15 12:39: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好的新闻作品,其语言总是生动鲜活有细节的。如何提升记者的这种素质,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的做法是深入采访挖掘素材。记者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就一定能挖掘到鲜活生动的语言。

  2010年9月17日,《辽宁日报》刊登的《“4个小本本”串起百姓有保障的生活》一稿中写道:

  “‘王老抠’把3万块钱存款分给俩儿子啦!”这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几天就在恒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传开了。全村出名的老抠咋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好事儿的村民特意到老王家问个究竟。69岁的“王老抠”大名叫王显亮。只见老王从衣柜中拿出4个“小本本”(农村信用社《一卡通》、《信用贷款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领取证》)笑着说:“我今天越发想明白了,有了这几个小本本,我和老伴晚年生活就不用愁了,还紧攥着钱干啥?”

  这看似有些土的语言,实际却很生动传神。

  4个“小本本”串起百姓有保障的生活,就像是在“讲故事”。这个故事,具有戏剧性和显要性。戏剧性——它有冲动、可读性强的情节;显要性——它与民生幸福这一重要的新闻主题相关联。这种戏剧性和显要性相结合的特征,常常被归结为“小切口、大主题”。以小见大,选题独特,可以说是这篇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题的重大并不意味着作品的大而全,这篇不足千字的作品以一个微观的感性、鲜活的小故事作为切口和剖面,来撬动一个宏观主题。通篇精心布局、挖掘素材、锤炼语言,做到达物、传情,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5 12:40:21 | 查看全部
以一个微观的感性、鲜活的小故事作为切口和剖面,来撬动一个宏观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