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6|回复: 0

劳动课有声有色,成长才有模有样

发表于 2022-5-22 09:13: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油纸伞是浏阳极富地方特色的手工艺产品。其制作工艺于明初从江浙、福建等地传入,多以师徒的方式进行传授。但随着老一代工匠的老去,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今秋开学后,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借此机会,浏阳市达浒完小把油纸伞等非遗项目“请”进校园,向学生们讲述油纸伞承载的历史及其构造、制作过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体系的多样性和延续性的重要象征,它能够解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哪里来”的问题。长期以来,非遗项目面临的传承困境大体相同,无非是“没人学”“不赚钱”。虽然各地对非遗保护十分重视,在场地、知识产权乃至物质补贴上都有所倾斜,但很多非遗的手艺毕竟是小众的,其传承者须揣怀赤诚之心,恒久力行。如今,非遗工艺将搭乘劳动课的“便车”走进校园,目的就是为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兴趣的“种子”,以期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们能以大众喜爱的方式复活那些古老的技艺。

  过去,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社会上一定程度存在着“崇尚读书、漠视劳动”的倾向,认为把书读好就可以摆脱劳动,使得学生们劳动“偏科”现象较为普遍。殊不知,支撑智识、躬行道德的载体是人的身体,上好劳动这一课,不能止于教室这一小方天地,还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乡村感受阡陌交错的热闹景象,在街巷体味普通劳动者起早贪黑的辛勤,让他们对食物多一分敬畏,对劳动多一分爱护。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任何一名劳动者都很光荣。“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大国工匠艾爱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正是对工作岗位怀着朴素的热爱,才会有那么多平凡人创造出的不凡业绩。开展劳动课,更是要让中小学生明白,一勤天下无难事,靠自己的双手就是最大的体面。

  劳动课有声有色,成长才有模有样。劳动课回归课堂,并不是让中小学生“本末倒置”,成天劳动。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劳动中了解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尤其是团结合作、持之以恒的宝贵精神。(周泽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