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8|回复: 0

“棒棒精神”永不过 时

发表于 2022-5-22 09:31: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记者深入重庆街头巷尾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棒棒军”都已转行,其中有一群人还是在“运货”,只是方式发生了变化,丢掉了竹棒端起了“方向盘”,月收入达八九千甚至过万元,比当棒棒高出了数倍。虽然职业变了,但做棒棒养成的勤奋、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依旧没变。

  作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棒棒军”转行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同样具有社会意义——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不仅促进了资源充分流动,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棒棒军”转行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和精细化,一些传统职业没落,一批新兴职业崛起。电商和物流蓬勃发展,快递、闪送小哥不断涌现……种种因素综合之下,“棒棒军”转行势在必行。

  作为较早一代进城务工者,“棒棒军”凭借一身力气进了城。城市给了他们谋生的机会,他们也用辛勤的劳动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如今,他们又紧跟时代步伐,悄然退隐或改行。作为重庆城市建设的一分子,他们不应该被遗忘。棒棒可以转行,“棒棒精神”却永不过时。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坚韧不拔,这些精神,不仅支撑着他们拼搏奋进,也成为了重庆这座城市的闪亮名片。

  “棒棒军”转行,并非意味着“棒棒精神”的消失。不论是开汽车跑货运,转型当外卖员,还是选择进工厂。转行的背后,既有被动适应的因素,也有主动求变的考量。面对“棒棒军”转行,没必要过于感伤。转行,意味着用劳动精神拥抱新生活,意味着他们的人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记住那些为城市作出过贡献的普通劳动者,汲取“棒棒精神”的养分,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杨朝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