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8|回复: 0

特色中药材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大英县枳壳刺梨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

发表于 2022-5-23 16:52: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月上旬,在遂宁市大英县枳壳刺梨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内,位于大英县隆盛镇土门垭村公路两旁种植的枳壳、刺梨这两种“金果果”挂满枝头,一片生机勃勃。

“中医药既是民族产业,也是富民项目。太多的人对它心心念念,割舍不断。”2021年初,大英县成功将枳壳刺梨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纳入省级园区培育对象。目前,园区内产业初具规模,配套设施逐年完善,围绕省级园区创建,不断加强镇村和行业主管部门及平台公司沟通协作,通过积极发展大英县中药材特色产业---种植枳壳、刺梨,让这两种特色中药材产业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同时还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建立生猪养殖场,成为大英县农业的“新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发展枳壳刺梨依托优势壮大产业

“村里以前的经济作物主要是传统的农产业。农产业存在成本高、生长周期长、过程难把控、缺乏销售渠道等情况。经过调研,村民一致认为发展传统农产业意义不大。”大英县隆盛镇土门垭村村支部书记彭俊松说起发展枳壳、刺梨特色中药材产业的原因。

老路走不通,那如何突破瓶颈?2020年8月,经过外出考察后,该镇将枳壳作为了重点发展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土门垭村村民们集思广益,通过多方走访调查,决定把发展枳壳和刺梨作为突破口。

枳壳是中药里的“宠儿”,销路较广,村里决定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枳壳这种中药材产业。而大英县隆盛镇土门垭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00人,是遂宁市乡村振兴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试点村。围绕“四季药香花香果香,四时食药赏景养生”的目标定位,集中优势整合资源,全力打造土门垭村精品村项目。

土门垭村位于大英县枳壳刺梨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该村采取“四川腾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农投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流转土地开展标准化种植,村集体成立劳务公司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该村已成功种植1756亩枳壳,今年10月将会迎来丰产期。

“我们的枳壳是难得的上品,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上佳……”说起枳壳的功效,四川腾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雪飞兴趣盎然,一点点地细数着基地的枳壳为何更加优质。

枳壳是一种常用的理气类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优质枳壳的收益年年攀升,平均每亩产值1000公斤,普通的枳壳只能卖到每公斤4元,收入4000元,进入丰产期,每亩年收益可达7000多元。据介绍,加工成优质中药材后,每公斤能卖到56元,经过加工后的枳壳,除却生产成本,平均每亩纯利润可达到1500余元。

刺梨有个美丽的别名“送春归”“文先果”,是滋补健身的天然野果。土门垭村一带种植刺梨历史悠久,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刺梨种植已成功规模化发展,2021年村集体所有的679.6亩刺梨共收入57万元。通过多年发展,刺梨正在成为园区农户的“摇钱树”,被誉为“带刺的财富”。

如今,枳壳、刺梨等各类中药材长势良好,药香扑鼻,实现规模化种植。未来,枳壳、刺梨这两种特色中药材将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打工“赚薪金”

在大英县枳壳刺梨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内,连绵起伏的田野中,长势良好的刺梨已然挂果,若隐若现的绿色点缀其中,映衬出满山的郁郁葱葱、碧绿秀美。

“刺梨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且生命力强,在坡台土都适合种植,还能加工成果脯、刺梨酒。”别看土门垭村的党支部副书记郑大桂现年已经有72岁了,他却对刺梨种植管理很有经验。

赵雪飞说:“我们公司主要是以劳务合作方式,实现统一栽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销售。我们与村集体签订劳务合同,每亩地每年给予一定的管理维护费,每月进行抽点式检查,每季度进行全面检查。”目前,公司已经与园区内7个村集体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合作,既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又将土地统一起来,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我把土地流转给赵老板了,每天还能来帮工,每年可挣到工资15000元,离家近,还能赚钱,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儿。”土门垭村村民郑大桂说。

土门垭村有许多像郑大桂一样上有老、下有小的村民,他们难以离家外出务工。四川腾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入驻,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难题。

现年52岁的村民雷才琼,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刺梨基地建成后,雷才琼成了常年在基地打工的人员之一,每年可挣到工资8000余元。

“每天平均有100余名村民在基地帮工,负责除草、掏施肥沟、剪枝等工作。我们也希望让村民们能够在家门口就把活儿干了,把钱赚了。”赵雪飞说。

从2021年以来,土门垭全村村民每年可得到土地流转金169万余元,年务工收入达7万元左右。

“摸起来扎人,吃起来养人”,刺梨产业做出了“大文章”。据介绍,今年刺梨预计收购量将达到3.5吨,刺梨产值将达15万元以上,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目前我们已建设标准化枳壳基地8000亩、刺梨基地2800亩,套种栀子140余亩、金丝皇菊1000亩、紫苏3000亩。 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优质中药材12000亩。”大英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辉兵说,园区依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已建成一批高标准规模化原料生产大基地。

文化赋能延伸产业链

“我们正在筹建中药材初加工中心、仓储冷链设施,以及发展文化旅游。”大英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辉兵表示,要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必须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据介绍,初加工中心规划面积3500平方米,包含中药材清洗、分选、切片、烘干等功能。枳壳刺梨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大家都想着怎样更好地延伸链条、增收致富。

依托遂宁市精品村建设,大英县枳壳刺梨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将在现有“大小产业环线”基础上,充分挖掘乡土人文、青山绿水等资源,支持鼓励采摘体验、民宿、集药膳、药疗、药养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完善农业主题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文化赋能是土门垭村延伸枳壳产业链的举措之一。据了解,土门垭村未来还要建设一个“百草园”,作为中药材的科普基地,同时持续开展各种采摘、赏花体验活动,提档升级民宿接待能力,进一步培育三产融合精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