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3|回复: 0

对展现“带货能力”的消费券多些期待

发表于 2022-6-5 21:54: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稳经济”可能是从上到下最关注的热词,提振消费将是重点工作之一。四川成都发放“5·20”促消费活动消费券,山西太原投入4.2亿元发放消费券,贵州启动发放1.4亿元零售文体和餐饮消费券,山东家电惠民活动将发放2亿元消费券……近期,全国多地发放消费券,覆盖汽车、家电、餐饮等重点领域。

  相较一些人建议的“发现金”,各地还是更倾向于“发消费券”,以此推动市场回暖。经济理论和大量实践已证明,由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商家让利、平台补贴等提供的消费券,能够砸出不少水花。比如消费券较多的餐饮业,其上游涉及商超、物流、种养殖甚至进出口贸易,横向关联装修、广告等行业,可谓“一通百通”。又如往年推出的家电、汽车下乡政策,虽然不是“券”的形式,但通过补贴刺激了社会消费,而且有效撬动了农村市场。

  人们常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消费券某种程度上也是“信心催化剂”。“首轮‘乐购深圳’的部分大额美食券3秒抢光”“成都消费券66万张一分钟抢光”“济南汽车消费券发放首日10分钟抢光”……今年的日子,很多消费者和商户过得都不容易,太需要这种“粗暴”的消息振奋一下士气了。可以说,消费券是在用“真金白银”的实惠来激发人们的消费意愿。同时,消费的回补和提升,能让商家增加短期收入、缓解经营压力,进而带动整个经济链条的复苏。

  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就该“大建快上”了吧。其实未必。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了一个词——“不透支未来”。有句广告词说得好,“××虽好,可不要贪杯呦”。消费券虽好,但适用有条件——发放规模应考虑当地财政的承受能力,并且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到特定行业、特定人群,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另外,鉴于之前出现过一些“羊毛党”利用监管、技术漏洞,将消费券套现、交易,获取利益的情况,有关部门应当“吃一堑长一智”,动态调整使用方法,尽量保证“券”尽其用。

  当然,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不会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继续推动复工复产,保证产能恢复,稳住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要凝聚社会共识。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或掌握“硬核”科技,我们当然要“竖起大拇指”;而那些不断满足百姓“衣食住行游购娱”需求的商家,也应该赢得尊重。因为重视消费,就是重视人民生活的基本盘,重视国民经济的基本面。

  疫情肆虐两年多了,很多人开始怀念久违的正常生活。那就不妨对消费券多一些期待:除了展现“带货”能力,还请带回城市“烟火气”,抚慰凡人心。(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