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   “冰棍儿!冰棍儿啦......”又是一年酷暑,因为疫情封控在公司,更是分外想念冰冰凉凉的雪糕。那久违的叫卖声,穿越了时空,似乎又在耳边响起,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align=justify]   七八十年代,家里没有冰箱,没有空调。到了炎炎夏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没有谁能够在抵挡得住冰棍的魅力。儿时的雪糕叫做冰棍,虽然成分很简单,却很美味。纯冰的最 便 宜,五分一根,带点奶味的好像是一毛,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讲,也算是一种比较奢 侈的消费品。那时候没有零花钱,要吃的话只能从大人手里拿。村里的小卖铺有卖,也有走街串巷的卖冰棍的小贩。小贩用的冰棍箱多数是白色的木头箱子,固定在二八大扛的自行车后座上。每当听到小贩沿街叫卖的声音,买或不买,总会跑出来围观。运气好的时候,缠着母亲要上一个五分的块票,屁颠屁颠的跑出来,仰着跑红的小脸儿,跑到小贩跟前,在小伙伴艳羡的目光中,小贩便会掀开冰棍箱的半盖儿,然后揭开小棉被,拿出裹着白纸的冰棍来。接过小贩递过来的冰棍,小心翼翼的去掉包装纸,不舍得用牙咬,因为不忍心让它消失的那么快。放进嘴里,美美地嗦上一口,凉意瞬间走遍全身,那种感觉甭提有多美了。吃完冰棍以后,冰棍用的木棒还要拿在手里嗦上半天,直到一点甜味没有了才肯罢休。[align=justify]   吃冰棍对于小孩们来说,很有诱惑力,也会上瘾。为了能够时常吃上冰棍,经常是想尽各种办法。学习上格外用心,因为成绩提高了就会有奖励,就可以趁机提出自己的小要求。写完作业的本子也舍不得扔掉,拿回家给母亲过目之后,才能有机会拿到钱,偷偷地省下来买根冰棍吃。麦收那几天,冰棍生意最好做,也是小孩子们最容易吃到冰棍的时候。大人们顶着烈日,挥着镰刀在地里劳作。汗珠如雨下,衣服都湿透了,尽管带了加糖的绿豆汤,还是觉得不够解暑,须吃上一根冰棍才能才行。小贩们很是聪明,在地头喊上两嗓子:“冰棍儿啦,好吃的冰棍儿!”声音大的能传二里地,一下子打破了麦地的燥热。小孩子们听到叫卖声,眼睛一亮,朝着地里一喊:“卖冰棍儿的来啦,赶紧买冰棍儿!”忙碌的人们此时瞌睡遇到了枕头,正好趁吃冰棍儿的时候也能坐在树荫下休息。几户人家围着小贩,你一根我一根,一会就把冰棍箱子腾空了,把小贩乐得合不拢嘴。有时候,经过大人的允许,还可以把勤工俭学拾来的麦子拿去换冰棍儿、换时令水果吃。[align=justify]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街串巷卖冰棍的小贩就渐渐少了,冰棍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价格也水涨船高,再也不是以前的冰棍儿了,改为了雪糕。红豆的、绿豆的、巧克力的等等,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想吃的时候随时都可以。[align=justify]   流年经传,岁月如梭,三十多年过去了,小贩走街串巷的叫卖声如今已成绝唱,空调的诞生,捣乱了一年四季的温度,外面热情似火,屋内却是无上清凉。生活里多了现实的无聊和寡淡,失去了儿时的天真与活泼。买根雪糕尝一尝,却再也吃不出过去的味道了。(任新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