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0|回复: 0

治理“洗稿”要多条腿走路

发表于 2022-6-17 11:08: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上海新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名为“有专自媒体助手”的“洗稿”软件,因不正当竞争被判赔偿腾讯490万元。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了这起案件。(6月16日《工人日报》)

  “洗稿”如野草,到了该清除的时候。无论“全抄”,还是“抄精华”,“洗稿”本质上是抄袭。特别是为他人实施侵权提供技术措施的软件商和平台,如果主观上具有过错,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媒体报道的这起不正当竞争案为公众揭示了“洗稿”的全貌:一旦“洗稿”借平台之力成功自我强化,那它就不只损害了原创者的权益,还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这起案件敲响了警钟。“洗稿”可不是单一侵犯版权的问题。它本身还伤害到了市场经济的基础——道德秩序和规范。正因为如此,这起案件也包含着重要的启示:治理“洗稿”要多条腿走路。除了法律治理,技术治理亟待加强。尤其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海量信息、海量发布需要平台直面版权保护的难题,当好智慧的把关人。

  如今,“洗稿”不仅在单一平台上滋生,还在跨平台中蔓延。而跨平台的数据交互恰恰是现实难题,这正是平台“把关人”所要破解的短板问题。所以,有必要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建立跨平台数据交互的机制,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反洗稿平台。与此同时,平台有必要加快拓展“区块链+版权”业务,以便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性,让作品的权属更加清晰和固定。此外,传统的内容审核已经难以应付互联网的“信息超载”。平台“把关人”要把算法审核作为第一道关卡,更好地在内容审核中发挥人机协同的优势。

  让野草野蛮生长,还是让花朵健康盛放,取决于我们。治理“洗稿”始终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洗稿”最终伤害的是原创精神,长此以往会伤及互联网经济的根基。对此,每个人都应有所警惕。平台也有必要从技术和机制上强化大众监督,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态势。(杨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