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D技术打印航天元器件、研发可堆叠式平板卫星、在浩瀚太空编织卫星通信“蛛网”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探访这家专注于智能卫星制造、深度融合航天与互联网基因的“独角兽”企业,看它如何探索商业化的卫星产业之路,批量“造星”,助力中国低轨星座建设。  
迈出“第一步” 打造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  
在银河航天的方舟实验室,记者的视线立即被陈列于房间中央的一颗卫星吸引。金光闪闪的外形下,排列着数对造型精致的小型设备,两侧可折叠太阳翼上布满一颗颗太阳能电池,加上头顶两个金色“小锅”,星际“生物”活灵活现。“1比1实物还原,它的参照物是银河航天的首发星。”方舟实验室工作人员郑翰说。  
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2020年1月16日,公司自主研发的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2022年3月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首次批量研制的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工作人员在介绍银河航天首 发星技术特点(3月29日拍摄)。新华社记者郭沛然 摄 银河航天型号总设计师王磊说,这六颗卫星在轨与银河航天首发星共同组成国内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构建出星地融合5G试验网络“小蜘蛛网”,具备单次30分钟左右不间断、低时延宽带通信服务能力,可用于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天地一体网络等技术验证。  
在实验室展示的在轨模拟动画中,记者见到这样一幅场景:随着批量化生产的卫星不断发射,大量卫星接续绕地球飞,全天候提供无缝实时网络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