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夏至时间: 
6月21日17:13:40 
农历五月廿三 
 
21号17:13分迎来夏至节气。”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伴随着接天莲叶的碧绿和映日荷花的鲜红,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登场了。 
 
炎炎夏日是最酷热的季节,空气中散发着沉闷焦躁的气息,但这也是最灿烂的季节,有太多的生机和美好都在夏季灿然绽放。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正午时分在太阳下立根竿子可以看到短暂出现的“立竿无影”现象。 
 
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夏至成为昼夜变化的界限,民间因此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 
 
在传统习俗中,以夏至这天为起始。人们会通过数“夏九九”,记录温度的变化。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 
南宋人陆泳在《吴下田家志》中记载的“夏至九九歌”传习至今。 
 
夏为大,至为极。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但盛极必衰,阴气也从这一天开始滋长。阴阳交错,人易生病,消夏避伏的时候切忌过度贪凉。 
 
对于农民来说,炎热虽是煎熬,也是馈赠。因为谚语有云:“夏至不热,五谷不结”。此时,各种杂草和庄稼一样快速生长,农民朋友开始了“三夏”大忙,田间管理、施肥除草,盼望着金秋有个好收成。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夏至三候 
 
夏至安康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鸣:后五日“蜩始鸣”。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 
 
三候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这意味着夏天过半了,后半夏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它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所以,作为一种中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 枢。 
 
夏至节气特点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夏至期间,意味着炎热天气的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而且是闷热。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夏至养生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01 
 
饮食方面 
 
夏至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 
 
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02 
 
运动方面 
 
夏季多闷热懒散,提倡适量运动以振奋阳气,提升精神。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是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外出时尽量以棉质透气吸汗的浅色衣服为主,同时需注意防晒,必要时可随身备些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品。 
 
小贴士:夏至外出易出汗,可适当饮用淡盐温水进行缓解。运动后,不可饮用过量凉水,更不建议立即用冷水淋浴。 
 
03 
 
生活方面 
 
夏至时节,每天最好保持至少7小时的睡眠。此外,中午闭眼小憩也是让身体放松的较好方式。 
图片 
夜晚易受风寒,切勿贪凉整夜开冷气,更不宜露宿。夏季炎热,入睡前冲个澡,不仅清凉舒爽、消除疲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04 
 
冬病夏治 
 
夏至时艾灸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效果不错。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因此夏至的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 
 
通过夏至节气艾灸治疗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此外,有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可以固护脾胃。而冬季里爱发作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在盛夏艾灸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艾灸以下穴位: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用幼儿体质虚弱、发热咳嗽,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图片 
②前胸的"膻中穴" 
中医自古认为,人体气会膻中,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艾灸膻中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 
 
配曲池穴、合谷穴,辅助调理乳腺炎; 
 
配中脘穴、气海穴辅助调理呕吐反胃; 
 
配天突穴调理哮喘; 
 
配乳根穴、合谷穴、三阴交穴、少泽穴,调理产后缺乳; 
 
配肺俞穴、丰隆穴、内关穴调理咳嗽痰喘; 
 
配厥阴俞穴、内关穴调理心悸、心烦、心痛。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简单,艾灸最有效。还有贴药疗法,根据病情把中药研成粉末,用胶布贴在肚脐上,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中医说的脐疗。 
图片 
 
④腰部的“命门穴” 
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采用灸法,命门用大艾柱灸,神阙隔盐灸,不必看灸多少壮,要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图片 
 
夏至养生的三三三 
 
 3 忌    
 
忌油腻肥厚 
 
天气一热,人的胃口也不好。夏至时节气温升高,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这时不要吃太油腻或味道太重的食物,味道重、油腻的食物容易化热生风。 
 
夏季饮食要以清淡为主,煎炸食品要少吃。在清淡的同时也应注意营养均衡。 
 
在夏季补充蛋白质可以选用海鲜蛋奶等,海鲜以白灼、清蒸为宜,既保留营养,又不会因味重给身体带来负担。 
 
忌贪生冷 
 
夏季不可贪凉,冷饮不可多吃,瓜果生食也不可过多,多吃容易损伤脾胃,尤其是年事稍长之人和体质稍弱者。 
 
西瓜是夏季人人都爱的水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西瓜。西瓜性寒,虽能去火消暑,但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人吃多反而容易腹痛、腹泻。 
 
另外,晚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除了在吃的上要注意不能贪凉,在睡觉、洗澡过程中也不可贪凉。不要用冷水洗澡,睡觉的地方不宜过凉。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忌空腹饮茶 
 
夏季很多人喜欢喝茶,炎炎夏日茶能静心,但夏季不要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3 宜    
 
宜吃苦 
 
“多吃苦”能清热养心,夏季对应五行中的“火”,“火”对应人体中的“心”,《神农本草经》中说“苦入心”。 
 
夏季多吃苦能降心火,在潮湿闷热的地区,吃苦还能帮助祛除体内的湿邪。 
 
但是夏季吃苦不能一概而论,脾胃虚寒、久坐办公室的人就不宜吃太多苦。 
 
宜晚睡早起 
 
中医讲究“顺四时而适寒暑”,人的作息时间也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到了夏季昼短夜长,人的作息时间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夏季顺应阳盛阴虚的变化,要晚睡早起。晚睡即在晚上十一点前上床睡觉,早上六点左右起床。 
 
夏季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宜健脾 
 
夏季人们的脾胃最容易受损,因而夏季也是个养脾胃的时节。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属土,内因于长夏”。夏季要注意护脾,多吃些健脾除湿的食物,例如炒薏仁、荷叶、赤小豆等。 
 
3  避  
 
一:避寒 
中医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开泄,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罹患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1、防腹中寒: 
① 要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 
② 睡觉时一定要盖“肚子”; 
③ 早餐时适当吃点生姜,民间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2、防躯体寒:防止躯体受寒主要是要正确使用电扇和空调; 
3、防头、脚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易导致各种疾病。 
 
二:避暑  
 
高温环境下,人容易发生体温调节机制紊乱,引起“中暑”,若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中 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避暑应当注意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中午前后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 
②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 
③保证汗腺功能正常,不要损伤汗腺; 
④借助自然风、风扇等降温。 
 
三:避湿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 
避湿的主要方法: 
1.远离潮湿环境; 
2.借助饮食利湿(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赤小豆、芡实、莴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3.空调设备除湿。 
 
夏至养心食疗 
 
《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心火气盛,往往出现心烦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烦热,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疮、肌肤疮疡等,甚至会诱发心脑疾病。 
 
心火的预防办法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态,寒温适度,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运动。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养心汤。 
 
冰糖莲子汤 
 
功效:清心润燥。 
 
原料:莲子100g,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全部的莲子放入水中洗净后,再泡入冷水中约1小时至微软。取一锅,放入沥干泡过的莲子,再加水适量。煮至莲子熟透,加上冰糖,溶化后,出锅盛碗中(2-3人份)。 
 
注意:莲子心脾胃虚者慎用。 
 
百合银耳玉竹汤 
 
功效:宁心安神,美容养颜。 
 
原料:银耳30克,百合30克,玉竹30克,猪腱肉250克,蜜枣3枚。 
 
制作方法:将猪腱肉切块,飞水去除肉腥味,银耳用清水浸透,切去硬实蒂部,切小朵。将全部材料放到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2小时,用盐调味,即可食用(2-3人份)。 
 
桂圆莲子鸡汤 
 
功效:养心除烦,安神补血 
 
材料:桂圆10颗左右、莲子1小把、鸡半只、葱姜酒适量、盐适量 
 
制作方法:鸡切块氽烫后洗去浮沫,桂圆用温水洗净,莲子用清水洗净备用;然后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砂锅里,添加足量的清水和葱姜酒,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2小时以上至材料软烂,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注意:桂圆偏温性,每次不宜食用太多,防止上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