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回复: 0

加大资助力度拓宽成长通道优化服务保障 打造“四位一体”博士后优质生态圈

发表于 2022-6-21 13:08: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月15日,在滨州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实验室内,邓慧博士正在带领团队人员进行甲醛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从每一个助剂的添加量、添加顺序,到温度控制、氮气流量等,他们都一丝不苟,精准操控,确保每一步合成条件的严格执行。“我的项目是深度处理废弃棉织物和印染废水,避免二次污染,正与滨州市全球最大的纺织生产基地的优势产业高度契合……”
  近年来,滨州市坚持把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打造政策引领、平台支撑、产才融合、服务赋能“四位一体”博士后优质生态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双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今年不到半年的时间,滨州已有4家企业入选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了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博士后7人。
  6年前,来自东华大学的邓慧博士与滨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主持开展了多个科研项目,获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与华纺公司强强联合,邓慧从事的科研项目产业化后,不仅经济效益每年可达1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纺织产业的绿色环保发展。
  政策引才,打响“智者智城”城市品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滨就业创业。近年来,滨州市先后出台一系列培育集聚博士后人才的创新政策,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人才获得感。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赵健博士,在山东卢斯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的科研项目,获得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项目一等奖。今年6月份,赵健博士将要出站,谈及在滨州的工作,赵健说:“十分感谢滨州市和卢斯得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滨州市对博士后的政策可以说是非常优厚,进站开题后有10万元科研项目启动经费资助,每月还发放5000元生活补助,我感受到了滨州市对人才的满满诚意,让我能够安心工作,专心科研。出站后,我和我所在的团队还会继续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合作完成更多研究项目。”为了体现留人诚意,滨州市对出站留滨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博士后,给予每人2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让博士后人才“引得来”,更能“留得下”。
  博士后科研平台的搭建,为企业吸引青年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机会。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安春宇坦言,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给了公司莫大助力。公司一直想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但是国家级平台的申报难度大、竞争激烈,作为企业招引博士后的渠道又十分狭窄,工作进展缓慢。市人社局了解到企业存在政策流程不熟悉、缺乏招引渠道等困难后,迅速开展了“一对一靠前服务”,以“滴灌”的方式破解博士后招引、服务难题。从推荐申报到正式设立,再到首位博士后进站,工作人员全程参与,逐字逐句地帮企业修改完善材料,使各项阶段性目标顺利完成。2022年,滨州市人社部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征集博士后岗位39个,在省级、市级媒体及30余家高校广泛发布信息,搭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全程跟踪服务,精准聚焦企业和人才需求,打通人才招引“肠梗阻”。
  目前,滨州市共建有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30家,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46人,设站(基地)单位涵盖纺织、化工、粮食加工、新材料、机械制造、畜牧养殖等行业,形成了创新要素顺畅流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博士后优质“生态圈”。在滨州,博士后青年人才活跃在产业发展的最前端,成长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已经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滨州市博士后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9个,取得授权专利81个,SCI收录论文64篇,各类科研成果转化产生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达10.2524亿元,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注入了强劲科创动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