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月17日提交申请,5月24日通过审批,上海飞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最近省了一笔钱。该公司聘请专利事务所为一款面向日本的科技消费品做专利风险排查,合同总价8万元,其中3.2万元将由“创新券”抵扣。
加速为科技企业纾困,2022年上海第一批创新券兑付金额已约1000万元。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在建在用的1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步履不停,创业团队集聚的载体超过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正全速奔跑。
6月3日,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第一注册单元的临床试验受试者治疗顺利结束,即使在疫情冲击下,创新也没放缓脚步。该装置的技术突破得益于大科学装置的高效转化,它是上海光源的“缩小版”,更是“升级版”。
在上海光源正式运行的12年里,累计接待超过3万名用户,产出一批重大前沿成果,仅支持我国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就多达130余篇。
疫情不改坚持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决心。上海在建在用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4个,领衔发起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深度参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和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工程。
把错过的时间补回来,作为上海本轮疫情后的一项大型活动,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6月16日举行,总投资5658亿元的32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成布局重点。
五年来,围绕三大先导产业主动布局,科技含量成为上海经济韧性的“底气”。集成电路领域,芯片制造先进工艺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批重要设备实现批量销售;生物医药领域,2021年批准上市的42个一类创新药中有8个出自上海,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初具规模;人工智能领域,发布开源决策智能平台,扎实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创新治理、社会实验等方面的任务。
“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使用创新券的额度上限从30万元提高到了50万元。”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客服经理陶雪茵说,创新券相当于政府为企业的创新“买单”,额度提升直接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这是上海“科技助企专项行动”的举措之一。6月9日,上海发布《关于实施“科技助企专项行动”的通知》,从缓解房租缴纳困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等方面助科技企业渡过难关。
近年来,上海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其中,《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将现有政策中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予以固化、提升和完善,以前瞻立法建科创之城,《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及配套行动方案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制保障,等等。
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强化基础研究、培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上海将继续开展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
■据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