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0|回复: 0

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发表于 2022-6-23 17:51: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月21日,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首次提请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我国首次专门立法保障民事强制执行。我国的民事执行程序,由此从过去法典中只有35个法条的“小屋子”,成为单列207项法条的廊庑轩然的法治大厦。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单独立法,旨在有效惩戒“老赖”,破解“执行难”,堪称我国诉讼法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法律白条”问题一直是个痼疾,成为法治之伤,法官也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近几年来,惩戒“老赖”的手段全面升级:禁乘飞机、禁坐高铁、禁各种高消费,“一处失信,处处受阻”。执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但还是要看到,这些行之有效的惩戒“老赖”措施,主要还是基于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其法律位阶较低,不利于塑造司法权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解决执行难问题。

  2019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加快推进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为民事执行提供有力法律保障”。民事强制执行法的立法,就是在落实中央的“源头”解决执行难要求,也是对于既有执行措施的精细化、法典化。

  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瞄准“老赖”实施精准制裁,也是通过立法赋能,让各相关主体通力协作,共同参与破解执行难。对“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等方法逃避履行执行依据确定的义务”等情况,草案赋予法院罚款、拘留“老赖”的权力。草案还引进了“律师调查令制度”,调动律师寻找可执行财产的线索。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没有被执行的判决是没意义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将从源头治理、法治治理层面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沈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