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技术革新让我幸福一辈子
代旭升 口述 顾永强 刘平平 整理
我是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的一名高级采油技师,2008年荣幸地成为一名“全国技能大师”。1972年12月,我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来到一片盐碱荒滩的胜利油田,成了一名采油工人。我深刻感到,创新是我幸福的源泉,是创新让我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小小的学徒工成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得者。
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它的发现和开发,有力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39年来,我没有离开过采油队,是黄河三角洲这片沃土,把我从一名学徒工,培养成现在的采油技能大师。
当一名合格的石油工人并不容易。刚参加工作时,全队有30多口油井,分散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巡一趟井至少要两个多小时。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天,每8小时就要给油井清一次蜡,好清的要三四个小时,遇到难清的井,常常是几个人轮换着干,一干就是两三天。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这样那样的技术难题,我时常琢磨:怎样才能找点窍门,让大家少吃点苦呢?也就从那时起,我有了小改小革的想法。
1987年,我在采油队负责一种新式抽油机的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抽油机正常运转,我们都是爬到4米多高的顶部加油,爬上爬下,人难免有个闪失。怎样才能使操作又方便又安全呢?我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研制出气压式加油包,获得了油田技术革新成果四等奖,并在全油田推广应用。
我看着不少油井被废弃在荒郊野外,心情始终不能平静。心想“把这些井里的原油捞上来,就是效益,就是提高采收率!”工余间隙,傍晚遛弯儿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沿着小区周围的巡井小路,查看废弃油井的状况。
“人总不能钻到井筒里去捞油吧!”一个客观而又现实的难题摆在我的面前。为琢磨捞油方法,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还专程到采油院、设计院拜访专家,寻找井筒捞油的方法。
多方求证让我对捞油加深了认识。随着能量恢复,地层的原油渗到井筒,就会顺着油管举升到一定高度。此时一般会采用下抽子到井筒,用提捞的方法采油。可是,一旦抽子不慎下井过深,负荷就会急剧增加,要么卡死在井筒,要么拔断钢丝绳,不但捞不到油,还可能造成事故。
一天夜里,我梦中乘着小船,顺着井筒的方向,到了千米之下的油层,终于见到了地下的“油龙王”。灵感来了!设计一个泄油孔,抽子上部的负荷不就降下来了吗?我赶紧披衣下床,麻利地画了起来,一张“自动泄压式凡尔抽子”的图纸很快展现在眼前,新式捞油成为现实。
2007年4月,我研制的“液压式调平衡装置”顺利通过胜利油田专家组鉴定,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如今,两个娇小的采油女工便能轻松调平衡,同时还提高了安全系数,实现了采油工人技能操作上的一次飞跃。
几十年来,我铆足了劲、拧紧了发条,围绕原油上产实际,搞革新创造。凡是原油上产中的难点,都是我革新创造的重点;生产建设中的问题,都是我革新创造的课题,先后研制出电加热器、组合式皮带轮等80多项技术成果,有13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不仅解决了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我被聘为油田首席技能大师,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一名全国技能大师,累计创效1亿多元。
2009年3月25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报道了我在创新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果,让我感觉无尚光荣和幸福。我想,只要有志气、肯钻研、下苦功,一线工人照样能成名成家,照样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是创新让我幸福一辈子。
人物简介:代旭升,1955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72年在胜利油田参加工作,现为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全国技能大师,东辛采油厂高级采油技师。
参加工作40年来,代旭升一直坚持革新创造,先后自主完成技术革新成果80多项,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创经济效益1.06亿元;曾荣获第九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10大工人发明家等奖励和荣誉称号。2008年以来,先后5次进京,受到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