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2年07月01日 第A2版)
6月22日,安徽省淮北市总工会采取“职工线上点单,工会线下配单”方式,开办职工夜校兴趣班,课程涵盖摄影、健身操、声乐、乐器、抖音制作、书法、面点、插花、猜谜等,广受职工欢迎。一年来,共计开办30余期,培训职工4000余人次。
(6月28日中工网)
夜校是主要利用晚上等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很多人首先会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地方开设的为识字不多民众补习文化的 “扫盲班”。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提高个人学历和文化素质,许多人白天工作,晚上去读电大、夜大,去艺术馆学艺术。但近年来非营利性的夜校已没了踪影,人们想提升学历,学习技艺,只能去市场化培训机构学习。原先具有公益功能的文化宫、群艺馆等也逐渐进行市场化运行,不仅参培门槛较高,而且收费昂贵,除非一些青少年为了将来发展不得不参加艺术培训外,一些中老年人根本没有机会。
淮北市总工会的做法可谓正当其时。目前,夜校兴趣班开设的摄影、健身操、声乐、乐器、抖音制作、书法、面点、插花、猜谜、茶艺等各课程均邀各领域资深老师授课。“职工夜校”还将与市内职校合作,结合职工需求及人数进行预报名,职工足不出区,就可就近享受到免费的取证培训。
淮北市总工会采取“职工线上点单,工会线下配单”方式,开办职工夜校兴趣班,不但没有收入,反而要倒贴师资、场地、物业、水电费和人力等各种费用。但这是为职工办的一件实事,补充了市场化不足或原本公益不愿承担的事项,让更多的职工参与到夜校培训中来,满足了民生需求。这种“工会职工夜校”不仅可以提高职工技能和修养,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学员在参训后,带动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
从知识性学习的“刚需”,到追逐艺术、找到自我,时代变迁赋予了“职工夜校”新的定义。淮北市总工会开办职工夜校兴趣班,创新“职工夜校”办学形式,让“职工夜校”重新走进职工的视野。“职工夜校”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原先的“送文化”“送技能”变成了 “种文化”“种技能”,通过满足职工对技能提升、精神文化、更美好生活的需求,进而推动企业职工素质的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
希望各地能像淮北市总工会那样,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开办起各具特色的“工会职工夜校”,让更多的职工借以提高艺术素养和技能,在放飞职业梦想的同时,让原本平淡的生活多姿多彩起来。
胡建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