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月中旬以来,我国迎来今年范围最大、强度最高的高温天气。除了建筑工人、清洁工等传统的户外劳动者外,外卖和快递小哥等新业态劳动者,特别是防疫一线人员等也都面临高温“烤”验。高温津贴能否及时发放,既涉及户外劳动者的权益,也牵动公众的心。
要特别强调的是,高温津贴不是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的福利,而是受到国家法律保障的合法劳动报酬。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8省份陆续公布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多地明确按月或按天发放。越是艰苦的工作,越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照拂。
夏季本是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劳动者的保护、对工作环境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前,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劳动者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用工单位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降低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危害,并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对于一些快递小哥、建筑工人反映的,“从来没有见过高温津贴,更不知道该和谁要”等问题,各地工会和劳动监察等部门,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接受职工投诉,切实维护职工的各项权益。
因为疫情原因,很多用工单位遇到了资金等困难,这是客观事实。但企业困难不是也不应成为拒发高温津贴的理由。用工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发放高温津贴,凝聚起复工复产的合力。让高温津贴不沦为“纸上津贴”,让员工感受到政策的“清凉”。(侯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