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3|回复: 1

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这些方法

发表于 2022-7-11 16:05: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吴佳礼

  “夏至三庚便数伏”,一年之中最热的天气已经在“路上”了,中医讲究的冬病夏治也进入了最“火热”的阶段。许多市民对冬病夏治耳熟能详,但它到底是不是适合每个人?除了最常见的三伏贴,还有其他方法吗?如何做到冬病夏治的家庭保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冬病夏治的“盲区”知识。

  冬病夏治受热捧

  在治未病中心内,已经连续贴敷三年的范女士跟主治医师宁波市中医院中医师陈璐佳热络地聊了起来,范女士说,这两年畏寒怕冷的体质改善了不少,感冒也很少光顾,想不到这小小的贴片有这么好的疗效。

  据范女士介绍,她步入45岁之后,感冒不断,体质也大不如从前,“我不喜欢打针、吃药,后来邻居推荐了三伏贴,我就过来试试,真心不错。”范女士说道。

  目前,宁波市中医院每天放出冬病夏治号源1900个,周六日有些科室的号源都已经出现翻倍现象,同时为满足患者需求,医院还开通了诊间预约功能,方便为没有预约到的患者加号。

  另外,该院今年冬病夏治最大的一个群体依然是亚健康人群,估计跟市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有关,还有一点就是患者趋向低龄化,四五周岁的儿童群体出现了明显的增量。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待到夏天人体和自然阳气最旺盛的三伏时节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抓住时机补充人体阳气,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使抗病御寒能力大增,以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但冬病夏治不是包治百病,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冬病夏治一般适用于咳嗽、哮喘、鼻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虚寒性胃脘痛、寒性痛经等冬天高发的疾病,辨证为寒、虚寒、寒湿等证型的人群,以及素体阳虚、形寒肢冷、夜尿频多、免疫功能低下、体虚易感冒等亚健康人群。

  所以如果不是以上人群,不要盲目“跟风”保健,更不要在网上擅自购买相关冬病夏治的辅助药材,以免适得其反。

  冬病夏治不仅仅只有三伏贴

  当前,冬病夏治最广为人知的方法便是三伏贴,其实,常用的治疗方法还有三伏灸、伏针、刮痧、火罐等,在三伏天期间采用这些方法治疗,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灸是针对阳虚及寒湿体质者;疼痛性疾病、慢性虚损性疾病者;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如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根据身体状况及自身需求,可以选择艾柱灸、雷火灸、火龙灸、艾灸舱等灸疗方式。

  伏针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等属于寒凝经脉证的疾病,以及对穴位敷贴药物敏感或口服中药不耐受的患者。

  刮痧可帮助身体解除暑热,缓解中暑的症状,排出身体毒素,解除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火罐用于预防和治疗冬季好发的“老寒腿”、膝关节冷痛、背痛、肩痛等,若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效力更佳。

  中药内服也可起到温阳补虚的作用。对于虚寒性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泄泻,妇科疾病如痛经等,最好的治疗季节恰恰是伏天。

  冬病夏治在家保健的小窍门

  对于一些在医院接受治疗后,或者不方便去医院的人群,也可选择在家进行常规的保健。

  足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般人误以为这是冬季养生的方式,其实“夏天足浴,暑湿可祛”,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地方,6条主要经络膀胱、脾、胃、肝、肾、胆经都经过足部,选配适当的中草药煎煮成中药热水液,通过热力作用使中药有效成分渗透到皮肤,使气血流畅、经络疏通,促进血液循环排出瘀毒,祛除体内湿邪,振奋人体阳气。

  穴位按摩

  点大椎:先垂直按压在大椎穴上,逐渐用力,每次按压30秒;然后沿穴位作旋转式按揉,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度。常按此穴可起到巩固正气,振奋阳气的效果。

  擦涌泉:先将双手互相搓热,再用左手手掌擦右足涌泉穴,右手手掌擦左足涌泉穴,反复擦搓30-50次,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可以强身健体,改善冬季畏寒的疾病。

  揉关元:按摩时双手交叠,以掌根为着力点,用力轻柔和缓,以舒适为度,每日行50-100次,可以起到补虚温阳的作用,改善元气亏损的病症。

  适当的食疗可起到一定的调补作用,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伏天可以适当吃点含姜的食物来温通阳气。比如用干姜红茶来代茶饮,可以改善冬季易受风寒的体质;二姜猪肚汤可以预防冬季脾胃虚寒好发的胃痛、腹泻等症状;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改善女性寒性痛经等。

  最后,陈璐佳医生提醒大家,冬病夏治虽然能有一定的疗效,但大家也要注重日常保健,比如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伏天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16:06:48 | 查看全部
适当的食疗可起到一定的调补作用,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伏天可以适当吃点含姜的食物来温通阳气。比如用干姜红茶来代茶饮,可以改善冬季易受风寒的体质;二姜猪肚汤可以预防冬季脾胃虚寒好发的胃痛、腹泻等症状;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改善女性寒性痛经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