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9|回复: 0

给孩子报七八个艺术培训班,就是重视美育?

发表于 2022-7-12 17:49: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各地中小学开始陆续放暑假。这是“双减”实施后的第一个暑假。媒体调查发现,和“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一样,校外艺术培训变得异常火爆,有的家长准备给孩子报的艺术培训班有七八个之多。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2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0%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的美育重要。受访家长认为现在的美育教育存在盲目报名艺术培训课程(58.5%)、注重外表美而忽视内在美(55.2%)、将知识与技能当作审美能力(54.0%)等误区。64.9%的受访家长建议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向青少年开放。

  “给孩子报艺术培训班,就是重视美育。”这是不少家长的认知。虽然也有部分家长认识到这是美育的误区,但是,也被裹挟到艺术培训热之中,互相攀比给孩子报各种艺术培训班,并以考出多少艺术证书,评价“美育成果”。要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与审美能力,应摆脱“功利美育”,重视发展并利用城市、社区美育资源,开展艺术活动、营造艺术氛围,对孩子进行艺术熏陶。

  “功利美育”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培训美育”。调查显示,我国的艺术培训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双减”之后,非学科的校外艺术培训更加火爆。艺术培训班也应该是艺术兴趣培训班,但为迎合并刺激家长的功利诉求,艺术培训班更多是技能培训班。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无艺术兴趣,都给孩子报班,并认为报的班越多,越重视培养孩子的艺术教育。双休日、寒暑假,不少孩子在各个艺术班“转场”,不堪重负。

  二是“证书美育”。为做大培训规模和体量,不少艺术类培训机构,把艺术培训和艺术考证、考级考证紧密挂钩,诸如渲染“不考证等于白学”,意图将艺术培训打造为学科培训之外新的“培训刚需”。这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培训负担,以及家长的焦虑与培训支出,还会误导学生对美育的认识。

  在严格治理校外学科类培训后,学生参加美育、体育、劳育的时间应增加,这是正确的,以促进学生“五育并举”。但是,增加美育不是增加艺术培训(更不是考证化的艺术培训),而应该增加参加艺术活动、艺术鉴赏等的体验、时间。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也包括非学科培训的负担,如果艺术培训增加学生的负担,刺激家长的焦虑,也应进行严格的监管。

  有中小学校长反映,本校艺术团的学生,参加艺术节表演活动可获得金奖、银奖,可是,组织这些学生去听音乐会,看戏剧、艺术展览,不少学生却毫无兴趣。这或许表明他们从小接受的是功利的艺术教育,以考证、获奖为目标,对考证、获奖之外的艺术活动没有兴趣。

  三是“应试美育”。为加强中小学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家长重视学生美育,我国各地正把美育纳入中考。这带来的问题是,美育也出现应试化倾向,强调知识和技能。之前,我国的艺术培训有很大部分就针对艺术高考进行,有的学生把参加艺考,作为曲线高考的路径。随着把美育纳入中考,如果强调以考试评价学生的美育成绩,就会出现以应试方式应对美育中考的问题。把美育纳入中考,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上美育课、参加艺术活动的表现,把学生的艺术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真正重视学生美育,就必须摆脱“功利美育”。从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艺术素养出发,开设美育课,开展艺术活动,营造艺术氛围。对于放暑假的学生,既给他们提供有意义的活动去处,解决部分家长不知道把孩子送去哪里的现实问题,又对他们进行包括艺术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合适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城市与社区的教育资源,全面开放美术馆、博物馆、艺术活动中心等美育教育资源、场地,并招募志愿者担任活动辅导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熊丙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